“出发!”
随着杨奉的一声令下。
驻扎在大阳城的白波军也开始出动了。
相对于队形整齐的官军,白波军就显得松散了很多。
当然,也并不是毫无组织性的流民。
实际上,每一片都有一个带头的。
这些个带头的,也都有侍卫,有旗帜,然后再组成一大片。
而由于众白波士卒多围在带头的周围,所以,阵形更像是一个个的圆形。
白波军和之前的黄巾军也有所不同,之前的黄巾军多是拖家带口。
白波军则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士卒,即便在攻破河东郡等城池后,掠夺的粮草辎重和女子,也大都运往了白波谷。
白波谷位于运城盆地的北方,吕梁山脉的东南,背靠大山,面临汾水。
因周围冲沟纵横盘错,土质色泽多呈白色,所以名为白波谷。
从军事的角度上看,这就是一道道天然的壕沟。
而谷内面积广阔,能容纳数万人在此休养生息,背靠大山,水源充足,又可以灌溉耕地。
郭泰从黑山军的兴起中,又吸取当年大贤良师张角失败的教训,认为要想成大事,必须要有根基。
所以在黑山受到杨奉排挤后,就果断离开,四处游走。
表面上散发符水,治病救人,实际上是在寻找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根基。
慧眼如炬的他,在途经白波谷时,原本并未发现什么。
后来意外发现有百姓隐居在白波谷中,实地走访之后,选定此处为黄巾再起的根基之地。
于是郭泰把他的追随者都召集到此处,并最终占据了此谷,收留流民和无家可归的人。
有人之后,郭泰开始在白波谷的外围冲沟和要地兴建一道道的白波垒。
这种类似坞堡的防御工事,彼此串联,对外形成立体式的打击。
白波谷也就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大坞堡。
以此为根基,郭泰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奔他。
终于,在杨奉等人来投之后,郭泰的势力超过了十万众。
这个时候,就算郭泰不想,他也要立起大旗,重新起义。
白波谷已经无法养活这么多人。
而郭泰大贤的人设已经立下,又不能拒绝新来投奔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