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中国炮兵史 > 第7部分(第3页)

第7部分(第3页)

刘伯承不负众望,上任后即指挥红军大步进退,连克数城,把尾随不舍的敌人甩开了一段距离。

在急行军的间隙,红军召开了黎平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功绩,在于否定了李德走“肖克旧径”——与贺龙、肖克的二方面军会合——在湘黔川建立根据地的幻想,从而改变了前进路线,向贵州挺进。

1934年12月21日,红军进入贵州境内,直扑乌江。

南昌行营。蒋介石捧着紫砂壶,踌躇满志地站在挂着的地图前,正在听德国顾问赛克特和陈诚分析战局和红军的突围方向。

湘江大捷,使得蒋介石很有些飘飘然,他自认为红军虽然跳出了铁三角的围歼,但还没有跑远,完全可以再设置一次口袋让红军来钻,不过这一次,再不能放跑一人了。

陈诚指点着地图说:“据何键来电,共匪的战略意图未变,仍将沿‘肖克旧径’前进,与位于湘黔川地区的红二方面军会合……”

赛克特频频点头,认为陈诚分析得正确。他在地图的有关方位划了几个圈,表明应在这一带设置四道封锁线,并配以重兵布防。

蒋介石最后命令道:“湘江之战,未能剿灭共匪于东岸,已失良机,湘西决战,务必将共匪全歼,勿使漏网。原先五路人马,现编为两个兵团,刘建绪为第一兵团总指挥,率兵10万,固守前两道封锁线。薛岳任第二兵团总指挥,率兵10万,作为策应。谁如果作战不力,放过一个共匪,军法处置……”

不过几天功夫, 湘西的交通要冲,突然冒出200多个崭新的碉堡,蒋介石的20万大军,也先期进入防守要点。

一个新的布袋阵,一个无形张开的血盆大口,正在等待着红军的到来。

可就在这时,红军却调头向西,扑向了乌江。

南昌行营里的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望着他的几位洋高参,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们知道,贵州乃是包围锁链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一旦被红军突破,围歼计划将全盘落空。

“马上通知贵州王家烈,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乌江……”

王家烈手里捏着蒋介石杀气腾腾的密令,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围着房子团团转。

41岁的王家烈虽然生得身材魁梧,虎背熊腰,但胆子却出奇的小。他少时家贫,背盐出身,21岁入伍,15年后成为军长。遂成为贵州的霸主。

蒋介石是不发给他们军饷的,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财源——鸦片税。种鸦片收种植税,运鸦片收关卡税,吸鸦片收烟灯税,开烟馆收营业税……

民风如此,军队自然也不例外,吸食鸦片成为军营生活之必需,于是贵州兵向来以双枪闻名,一人一杆钢枪,一杆烟枪,个个面黄肌瘦,打起仗来,钢枪可丢,烟枪紧抱。

正当王家烈心慌意乱,不知所措之时,手下副军长侯之担以为立功扬名的时候到了,愿意率手下四个旅前往乌江阻击。

王家烈乐得顺水推舟,将效忠蒋委员长的机会送给了侯之担。可他万没有想到,一块热芋头暂时是扔出去了,可后来却抱了个大火锅,弄得他损兵折将,丢城失地……

乌江比湘江还要凶险。 两岸全是高山,耸天壁立,犹如刀切。江面足有100多米宽,江水既深且急,白浪翻卷,涛声如吼,在岸边站立片刻就会头晕目眩。

侯之担不但沿江修筑了坚固的工事,还把江上所有的船只掠到对岸。

刘伯承司令员和先遣团团长杨得志勘察了地形后,决定自扎“蜈蚣筏”,趁夜暗偷渡。

第一支竹筏扎好了,八名挑选出的勇士乘着竹筏,向对岸划去。

但是刚到江心,一个巨浪打来,竹筏翻了,八名勇士落到湍急的江水里,几个沉浮之后便消失了。

第二支竹筏又扎好了,营长孙继先从营里挑选出18名勇士,叮咛复叮咛,“同志们,全团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全军的眼睛都在看着你们,一定要渡过去,就是过去一个人,也是胜利……”

黑夜里,传来战士们雄浑的低吼:“我们一定渡过去……”

夜,黑得如同漆墨,竹筏下水后,开始还能听到竹片的划水声,随后便什么也听不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