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落雨快得很 > 第398章 南朝风雨3(第1页)

第398章 南朝风雨3(第1页)

今天是内阁惯例的三天一小朝,皇帝会在今天和内阁所有人以及未入阁的尚书等人会面,商议一下朝中的重大事项。

内阁首辅杜文心坐在锦墩上,正在闭目养神。下来依次是东南党的吏部尚书周鼎、礼部尚书周颐林、兵部尚书周秉政,一人一党的户部尚书唐海刚,江浙党的刑部尚书孙博茹,江淮党的工部尚书卢文然,此外还有江淮党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武冈,偏向江浙党的大理寺卿张志荣,偏向江淮党的左都御使唐平阳和东南党的右都御使陈文敬。

如今朝中的局势,内阁这边显然是东南党的天下,除了首辅之外,三周尚书位居要职。唐海刚、孙博茹和卢文然各有阵营,有时会联合,更多的时候却是自行其是,一盘散沙对付不了东南党。唯有唐海刚因身份特殊,话语权大了一点,另外三党都不敢明着反对这号皇帝心腹。

但是,翰林院、大理寺、御史这些清贵职务,又大多把持在另外两党的手中。这样,反倒是形成了一种制衡的局面。皇帝居中裁判,朝局反倒是磕绊当中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皇帝端坐在御案后,面色略带一点疲累的看着手下重臣。边上站着内侍监的老监正,始终低着头,却没人敢忽视这个掌握了抓捕审问之权又把爪牙伸向各地的老太监。

前些年,内侍监才重建,主要是往重要的州府派遣太监成立内侍监。如今,内侍监可是遍布各地州府了,好在还没到县一层级。替皇帝监察府县,加上几年时间的发展,内侍监的实力实在不容小觑。好在这老监正似乎从不和朝臣交往,一般也不插手政务,在场的大臣倒也没有过多的忌惮。

当然,场中还是有人和老监正保持着良好关系的,比如内阁首辅杜文心,近水楼台先得月,倒是因为杜倩的关系,和这老监正有所交往。此外,就是唐海刚,两人早年就曾经合作过,一方获得户部尚书的职位,一方获得重建内侍监的好处。这些年看似没有交往,实际上却是时常暗通款曲。比如,唐海刚就知道皇帝因为贡赋检点官的缘故很是焦虑。

今天小朝会的主要目的还是商议贡赋检点官南下之事,这已经讨论过多次,一直没有定论。皇帝还是想有所准备,免得到时措手不及。

说了几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后,皇帝果然还是把话题引向贡赋检点官。道:“周尚书,元人明日就会到达江宁,一应礼仪是否准备妥当?”

迎接他朝使臣是礼部的任务,周颐林躬身答道:“启禀陛下,礼部已按照惯例,做好准备,不会给元人口实。”

这是规定工作,赵世卿没有任何表示,转头对内侍监监正说:“监正,贡赋检点官巴日尔南下,所为何事,可有消息?”

老监正答道:“巴日尔整日里游山玩水,似乎并不着急南下,内侍监多方探查,未能明白他南下的意图。”

赵世卿抿嘴一叹,道:“朕总觉得元人突然派出这么一个官员南下,恐非善事,众位爱卿可有何想法?”说完,目光搜寻场中诸人,却没有一人跟他有眼神上的互动。

唐海刚站在那,心里想着昨晚上刘天瑞的话,见场中诸人都不答话,咬咬牙道:“陛下,臣有一猜测。”

难得有人回应,赵世卿道:“唐爱卿请讲。”

唐海刚不紧不慢的说道:“前次朝会时,已得知这巴日尔的来历。他是元朝国师也呼温的学生之一,之前从未在元朝中担任职务,这一次担任贡赋检点官,有说是国师在给他铺路。如果真是也呼温在替他的学生铺路,担任的又是贡赋检点官这个三十年未曾出现的官职,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增加我们的贡赋。”

众人听了唐海刚的话,都是一阵牙疼。要不是两百万两银和两百万石粮压着,朝廷财政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其实,场中诸人得知巴日尔的官职后,首先想到他南下的目的就是这一着,只是这主要涉及到户部,最终恐怕还必须得答应元朝增加贡赋的要求,所以没人愿意说话,害怕这事落到自己头上,唐海刚身为户部尚书,最终怎么躲也躲不过,所以才会当出头鸟。

就在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的时候,唐海刚却接着说:“不过,臣认为元朝大汗的目的并不在此,或者说是想以增加贡赋为由达到其他目的。”

“关口还是巴日尔是国师也呼温的学生这一特殊身份。也呼温这些年在做什么?一是辅助忽里温登上汗位,二是推行代金券之策。尤其是忽里温登位后,代金券已经在元朝全面铺开,至少他们所说的中原汗国已经强力推行。那么,巴日尔南下,是否会是要我朝也接受使用代金券呢?臣以为极有可能。”这一说法倒是新鲜,不仅赵世卿睁大眼睛,就连一直闭目的杜文心都睁开眼睛看了眼唐海刚。

等众人消化这段话后,赵世卿就开口问到:“巴日尔突兀南下,唐尚书如此一说,倒是极有可能。不论是元人要求增加贡赋,还是要求朝廷使用代金券,众卿以为如何应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帝一问,众臣一时陷入沉静,倒是大理寺卿张志荣开口问道:“唐尚书,这代金券所谓何物?”

唐海刚答道:“代金券就如同钱庄的银票,银票是钱庄私人发行,可在指定钱庄兑换成等额金银。代金券是朝廷发行,也可在指定地方兑换等额金银。”唐海刚这一解释,一些不知道情形的大臣倒是松了口气,纷纷说这样一来倒也不算是坏事。

当过户部尚书的周秉政却站了出来,道:“当然是不可答应,代金券本质上乃是朝廷铸币,朝廷以铜银锡等比例制出铜钱、银宝,还算有金银实物,朝廷从中还能获利。那代金券却只是一张纸片,是以朝廷信用为基础发行的,一两银是一张纸片,成本恐怕最多五分,一两金也是一张纸片,成本还是五分,那元朝所获之利也太大了。除非我朝也能发行代金券,而且可在元朝通行,否则绝不可答应。”

周秉政一言惊醒梦中人,在场的就算未曾管过钱粮之事,朝廷铸币还是有所了解的,此时听周秉政所说,更觉得元人的目的真是如唐海刚所说,确实不可答应。

周秉政话音一落,唐海刚接着说:“周尚书所言自然要防备,但臣担忧的却并不在此。”

周秉政哦的一声,道:“唐尚书有何高见?”

唐海刚转向周秉政,微微一笑,似乎毫无芥蒂,道:“周尚书有所不知,要按平常来看,元朝发行这代金券,朝廷是亏本的。”唐海刚这话一说,大家倒是都好奇起来了。

唐海刚却是不紧不慢的说:“按照元朝的政策,一两银或者一两金的代金券,可以在官府指定地方兑换一两银或者一两金,这样看起来,朝廷印制代金券是不是亏本?”众人一想是啊,这和普通的铜钱,六分铜锡的本钱,加上损耗、人工,朝廷还能赚到二成。如果代金券是足额兑换,那朝廷倒是无利可图了。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唐海刚接着说:“元朝推行代金券已经几年时间,当初户部内也曾经有过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不可行。但那元朝国师也呼温为何要强力推动代金券?说起来这代金券要是能顺利推行,好处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有助于商贸流通、税赋征缴等。但是坏处也有不少,比如避免仿造、对账、破损等。”

“抛开代金券本身的好坏不谈,如果巴日尔南下是要我朝也使用代金券,最基本的是代金券在两朝可以自由兑换的,就是说一两面值的代金券在两朝无论何地都可以兑换成一两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倒不算吃亏。所以,周尚书刚刚所说我朝能否同样可以印制代金券是关键所在。否则,元朝只要印制代金券,理论上就可以无限的攫取我朝的财富,就算他们是有限度的印制,但对于我朝来说,财富也会逐渐流失。再者,代金券还有很多麻烦,比如发生挤兑怎么办,比如如何强迫百姓使用代金券,等等。”

唐海刚虽然不懂准备金制度,但这番话浅显易懂,大家一听倒是纷纷点头。皇帝也颇为满意,总算是说了一个靠谱的猜测,还明确了应对的基本原则。为了显示对首辅的尊敬,赵世卿还是看向杜文心,问道:“首辅以为如何?”

杜文心面无表情,道:“唐尚书言之有理,但那巴日尔尚未说明来意,代金券之事也是一种猜测,我们无论怎么议论都是徒劳,何不等他禀明来意,届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皇帝一想也是,刚想说话,杜文心却接着说:“唐尚书对元朝事务颇为熟稔,臣提议唐尚书参与巴日尔的接待。”

贡赋之事本就涉及户部,赵世卿也想唐海刚尽早参与进来,倒也不反对,只是这杜文心也太护短了,唐海刚不就是呛了周秉政一句,抢了风头嘛,何必如此,完全不是当朝宰相应有的心胸。

喜欢南风紧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南风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