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事,在看过肃城的地形图后他就早有打算。
从东南方向来肃城的路上,那贯穿肃郡境内,有一座绵延五百多里的云浪山。
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山中多匪。
一座占地面积如此之广的山脉,若说没有几窝土匪,他是不信的。
这些土匪经年累月地盘踞在那里,积累的财富是相当惊人的。
剿匪既能发家致富,又能练兵,还能造福百姓,何乐不为。
回到府中,李洵便立刻叫来了二营指挥使伍汲。
“伍汲,你带上一百步兵,三十骑兵,分东西南三路,探明云浪山匪寨情况,注意不可打草惊蛇。一个月内来回禀本王。”
做斥候,自然是要机敏会变通的人。
据他一路观察,这一位被他从都头提拔起来的二营指挥使就相当不错。
“是!”伍汲大声应诺,立刻兴冲冲地领命而去。
他能感觉到,郡王是打算有大动作的。而探明敌情这样关系重大的事,郡王能让他去做,足见他的能力已经在郡王心里挂上号了。
他若是办好了这件事,在郡王心中的地位自然更上一层楼。
郡王如此重视练兵养兵,怎么可能长期安于一个肃城郡,护卫营的规模也必定会扩大。
护卫营已经有三个营,却一直是三个营指挥使并行,没有设立更高的管理者。如今他们二营三营的营指挥使,都头前面都有个代字,足见以后会再次调动。他若想坐稳营指挥使的位置,甚至超越资格更老的王常青,自然是得功勋显著才行。
而郡王每次交派的差事,都是机会。
李洵观他神色便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过,有上进心才会更尽心地办事,这是好事。
为了避免后院失火,南郊的异常自然也不能不管,李洵又叫来王常青,让他从一营派几个机灵点的兵丁,穿着普通百姓的衣物,去南郊的御赐庄子附近看看是否有什么异常。
安排完这些,第二天李洵便带着两百人,去了东郊的庄子察看情况,以便画图纸修建营寨。
那庄子离郡城只有十里地,很快就能过去,地也确实是比较肥沃的。
此时阳春三月,正是肃城开始播种小麦的时候,地里已经有佃户开始翻地,准备进行耕种。
见到他们这一行人,不由得好奇地驻足观看。
对此,李洵微微皱眉,三百亩地,大小就跟现代一个大型小区差不多。军营重地,若是常有平民百姓在近旁耕种,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压缩军营的训练场地是一回事,保密性也极差。
看来他还少算了一笔开销。
这些三百亩地的佃户,还要进行解约赔偿。
“让庄头把账册拿来。”李洵吩咐道。
很快,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男人便从其他屋子里赶过来了。
庄头也这庄子的佃户,每月额外领一些工钱,住在庄子上,种地的同时看守宅院和管理土地。
他早就被叮嘱过,这庄子的主人已经换成了分封到此的郡王。
听说李洵要看账册,这位庄头显得有些心虚,把账册捧上来后,便不断擦汗。
李洵知道他平时必定弄鬼,欺上瞒下,却也不在意,翻开账册,很快便对这庄子的产出有了了解。
这庄子上除了一小部分地种植蔬菜瓜果,养些牲畜,其他两百多亩地都是用来耕种的。
豆子与小麦轮种,黄豆亩产量稍高一些,一亩地大概能产出一百六七十斤,小麦的产量则是一亩地一百斤左右。
习惯了现代社会各种作物的高产量,再看到这样的数字,真是觉得低得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