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白门basement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风,游人坐在上边可以左顾右盼,很是过瘾。于是梦璋就琢磨着把散落在饭店、路口、商肆甚至是妓院附近的人力车夫“组合”起来,建立自己的“旅游人力车队”。

中国的人力车是由日本引进的,所以又叫“洋车”或“东洋车”。北京是在全国最早出现人力车和最晚取消人力车的地方,据说清光绪年间老佛爷坐过的一辆铁轮子车,算是当时所有人力车的“祖宗”了。后来袁世凯当政,在中南海给自己组织了个洋车队,把铁轮子改成了胶皮轱辘。那车夫们的打扮也很有特点,穿官衣戴大檐儿帽,身披绶带外加一双雪白的手套。老远一瞧,还以为是哪儿来的督军呢,走近了一看,官衣上不挂衔儿。咳!这才知道是给大总统拉洋车的。

以后,人力车的制造业在北京曾兴旺发达,出现了不少的洋车行,如“西福星洋车行”、“东福星洋车行”、“起顺车行”、“德顺车行”、“双和顺车行”、“悦来车行”等等,人力车这种廉价的交通工具便得到了很大的普及。车厂子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布京师,有名的大厂子如朝阳门大街的“马六车厂”、“繁华车厂”、崇文门外的“五福堂车厂”等,都是拥有数百辆洋车。

人力车夫是靠卖力气吃饭的,其中有失业工匠、赔光了本儿的小商小贩、被开除了的小差役、小职员,甚至还有“下岗”的警察。虽然也分个三六九等,但终归属于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靠玩儿命和出汗挣来的钱不够糊口,常常是朝夕不保。看过电影《骆驼祥子》的都知道人力车夫的苦,我这儿就不多说了。

北京出现了法国人控制的当当车(即有轨电车)之后,拉洋车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在1929年10月的某一天,人力车夫们组织起来,把停放在天桥、前门、东单、东四、西单、西四、西直门等车站的当当车全给砸了,这就是北京历史上有名的“人力车夫暴砸电车事件”。

梦璋适时地将一些衣食无着的穷车夫们组织起来,为他们开拓新的生活出路,他的“旅游人力车队”一下子就聚集了近百人。梦璋为车夫们每人置办了一身崭新的行头,上身是白布长褂子,下身是蓝布肥腿裤,脚脖子上系着根细绑腿,足登双开脸儿的千层底黑布鞋。到了冬天,梦璋还在前门外鲜鱼口的黑猴帽店,给每位车夫定做了一顶“三块瓦”毡帽。这队伍一拉出来,嘿!倍儿精神。

梦璋又教授了人们一些简单的英语和导游常识,于是这些吃旅游饭的车夫们的收入比先前可就翻了番儿啦,个别用心的主儿,从游客手里一次就能挣几十元小费。日后,有人不断提高就做了导游,也有人通过积蓄开了自己的小买卖。这些人对梦璋恭恭敬敬,感恩戴德。

到了1934年,梦璋的导游业做得已经是红红火火、享誉京师。于是三百○三名人力车夫联名为他送上了一块硬木玻璃框的光荣匾,框内牙白色的绫子布上工整地写着“白玉三先生雅正——盛德无疆——民国二十三年古历三月初六日恭颂”。

由当时的北平市政府牵头,各大饭店的职工还赠送梦璋银牌一块,上刻“爱众乐群”四字。数百人敲锣打鼓放鞭炮,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条街,挨着盘儿在梦璋的家门前道喜,据说这曾经是当时北京城里一个不大不小的热闹儿。

那块“盛德无疆”的牌匾一直就挂在我们家的正堂,我小的时候从幼儿园一接回家,我爸就先得按着我的脑袋,对着这块光荣匾鞠仨躬,说是给爷爷“请安”。

“文革”的时候可是就出了大麻烦啦,首先这“无疆”二字就犯了忌讳,即便是劳动人民“恭颂”的,导游怎么可以跟导师比肩?

砸了吧,舍不得。留着吧,怕惹事儿。我爸费了好大的心思才想出了个高招儿,于是把匾的内容给换了,玻璃框里的白色绫子布变成了一张大红纸,上书: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那凝聚着梦璋一生功德的“盛德无疆”,就藏在了“文革”时期这段儿最流行的“妈妈令儿”的后边,方才能够保存至今。

和太监交朋友

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派警备司令鹿钟麟“逼宫”,末代皇帝溥仪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紫禁城,先移銮醇亲王府,后来又逃到天津张园,就此清宫之中最后的一批太监也被打发了。

那时候,这些毫无生存能力的“废人”呼天抢地,与其说是哭皇上,不如说是哭自己。他们不仅断了钱粮,而且是无家可归,有的漂泊于街市,有的寄宿于破庙,有的搬到恩济庄附近的太监茔地给老辈看坟去了。

然而太监们也并非这辈子都是一无所获,甭管是以前主子赏的还是自己个儿偷的,出宫的时候每人多少也带出点家当,特别是他们还都有一肚子的宫闱故事。有人就将他们介绍给了梦璋,太监们原本是想通过梦璋帮助把自己的家当出手,换俩嚼谷钱儿,梦璋则借此机会和这些没人看得起的太监们交上了朋友。

有一段时期梦璋曾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和财力救济他们,很不为人们理解,只是梦璋自己心里有数。据我爸说他小的时候,梦璋经常提溜着几瓶“莲花白”,领着他去拜访这些太监,尤其是逢年过节。我爸说他那时候最害怕干这事儿,为什么呀?看着这些不男不女的人 得慌呗。

梦璋教育儿子要尊重他们,进门先叫“姥爷”再磕头,我爸小的时候长得白白净净,五官没挑儿,用长辈的话说就跟个江米人儿似的。这些个不长胡子的“姥爷”们也还真心喜欢我爸,就把他抱上炕“可人儿的肉儿呀”的叫着,在小脸蛋上又亲又啃,直吓得我爹哇哇大哭。“姥爷”们乐着哄他,实在哄不过来了,就从怀里掏出个蝈蝈葫芦,然后掐着嗓子眼儿似的说:“小子,拿走玩儿去,别丢喽。”

梦璋一瞧,哟!“官模”葫芦,正经是宫里的玩意儿(晚清道光以来,宫廷及诸王府所制的葫芦称“官模”,用此养蝈蝈取“万国来朝”之意)。这叫怎么档子事儿呀,梦璋就推辞说:“公公,这可使不得,孩子还小,受用不起这么大的礼。”太监还急啦,说:“三爷您甭拦着,瞅见这小子我就高兴,再好的玩意儿也舍得给,不算是糟践东西!”

窗外大雪纷飞,小屋里热气融融,葫芦里的蝈蝈发出清脆的叫声,据说我爸就破涕为笑了。梦璋就叹了口气对我爸说:“孩子,知道你有多大的造化吗?”

然后,梦璋摆开酒饭,和“姥爷”们推杯换盏。饭后,我爸在一边玩儿蝈蝈,梦璋则盘腿坐在炕上听太监们讲故事,爷俩在这里一呆就是一天。

回到家里,我爸搂着蝈蝈葫芦睡着了,半夜里醒来见老父还在油灯下写作,后来知道,这是梦璋把听来的故事全部整理成文字,从不过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也说不清他记录、整理了多少珍闻逸事。

梦璋的这些笔记,毋庸置疑是极其珍贵的史料,现在说起来,每一页的内容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然而如今却连一个纸边儿都没能保留下来,一部分在“文革”中被销毁了,剩下的部分呢?我得咬着后槽牙才敢坦白,当年某香港导演在拍摄清宫电影时,我为了“买好儿”都偷着送人了。

关于我那些令人扼腕的败家勾当,留着本书的后边再做交代……

笔记拾零

对于梦璋的“笔记”内容,我现在几乎是全然不知,只能从我爸过去的讲述中挖掘出点滴的记忆。

比如,有一位在紫禁城里“挑金缸水”(即往大铜缸里挑水,以备消防之用)的太监跟梦璋讲,宫里边以前曾出现过幻影,尤其是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在某一面墙上会显现出先朝人的影像。不少太监目睹过这种奇观,说得有鼻子有眼儿,都坚信这是先人显灵。我爸说,他小的时候听了这个故事后,吓得夜里都不敢起来撒尿。

而梦璋认为,这绝不仅仅是发生在紫禁城里的灵异怪事,其中必定有一些科学依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