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台上台下相声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内部装修也很豪华,堪称国内一流的戏院。1996年11月11日,北京环球影音艺术公司在这里举办“燕京国粹之光”京剧晚会。这场晚会策划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原定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因长安大戏院刚刚落成,主办单位决定改在这里举行。

参加这场演出活动者有:北京青年京剧团李宏图主演《小宴》,北京梅兰芳京剧团杨少春主演《借扇》,天津青年京剧团孟广禄主演《将相和》。大轴戏是张火丁和张春华主演的新版《秋江》。在演出的节目单上这样写着:“《秋江》,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艄翁)、张火丁(陈妙常)、剧本原系昆曲。今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张云溪写词,张春华执导,改为皮黄,程腔演出,别具新意,首次试演。”

演出那天,张火丁一大早就来到了长安大戏院,不一会儿张春华也来了,他老人家在下楼时意外地把右脚扭伤了,已经红肿了起来。大家都很关心老人家的伤势,主办者说:“如果先生因伤不能上场,今晚的《秋江》就别演了。”可是他很坚强,坚持如期进行演出。张火丁便与他进行走台,拉地角,然后进行扮戏,两人一边扮戏一边对台词。

这场演出观众踊跃,剧场内座无虚席。王光英携夫人前来观看演出,到场的还有不少戏剧名家,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也前来观看。晚会的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持人段泓,她在《秋江》开演前报幕时详细介绍了新版《秋江》的创作和排练过程,对张春华执著追求艺术的精神大加赞扬,观众也随之抱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敬仰之情。

新版《秋江》在京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同行都认为这个《秋江》改得好,艺术内涵明显比以往丰富了许多。张火丁与张春华的配合也堪称妙到毫巅,十分传神。《戏剧电影报》发表了该报副主编赵晓东以宋晨为笔名的评介文章《且看翻新杨柳技》,文章中写道:

这里为陈妙常安排了由[西皮原板]、[西皮流水]组成的成套唱腔。“那一江春水东流去”的委婉行腔,尽情释放着程派特有的若断若续,跌宕起伏,形似柔若无骨实则刚劲激越的美妙旋律。这段唱腔又恰与陈妙常内心焦急而在老艄翁面前又不得不强行收敛,装出矜持的人物心态相吻合。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在这传情的演唱和念白的同时,道姑与艄翁又有着丰富多变、造型优美的身段动作。音乐和舞蹈构成一幅全方位的川江行船图画。画中的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一急一稳、一愁一笑,相映生辉,情趣盎然。。 最好的txt下载网

十五  新版《秋江》首次公演(2)

著名戏曲评论家周桓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对张火丁与张春华的表演给予高度评价:

这出戏由于纳入新鲜血液,从单纯看表演,变成满足观众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戏。可谓是成功之举。

张春华自年轻时代就演《秋江》,算起来有40余年了。新版《秋江》仅演了25分钟,可张春华和张火丁整整打磨了一年的时间。这种对艺术严谨、对观众负责的精神,成为梨园佳话。

赴香港参加回归演出

199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的日子,香港回归祖国,举世瞩目,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我国组成了“中国京剧艺术赴港演出团”。张火丁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这个演出团名家荟萃,阵容强大,共有百余人。其中有刘长瑜、李维康、李炳淑、李蔷华、尚明珠、梅葆玖、许嘉宝、王树芳、蓝文云、叶少兰、张学津、谭元寿、耿其昌、尚长荣、孙正阳、孟广禄、王立军等。

张火丁这次赴港演出的任务是从《锁麟囊》的开场演到“春秋亭”结束。这出戏共有3个人参加演唱,中间部分由江苏省京剧院的程派传人钟荣担纲,最后部分由上海京剧院67岁的程派传人李蔷华主演,算得上是老、中、青一台戏。这种组合还引起了香港各界的兴趣。香港媒体发表了京剧专家司明的文章,文中写道:“《锁麟囊》系程砚秋的看家戏,这回由李蔷华、钟荣、张火丁老、中、青三代演薛湘灵,无疑是一段梨园佳话。”

中国京剧艺术赴港演出团6月26日起程,乘坐京九线列车,27日抵达香港。张火丁来香港演出是第一次。由于张火丁是赵荣琛的弟子,所以备受关注。《锁麟囊》是在香港回归的第一天进行演出,演出地点是香港新光剧院。这个演出班底赴港前在北京长安戏院进行过试演。这出戏的阵容很强。梅香由江南名丑孙正阳饰演,他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饰演过小炉匠栾平,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他演的梅香既幽默风趣,又不搅戏,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足见其不凡的功力。薛夫人由梅兰芳金奖得主王树芳扮演,著名演员许嘉宝饰演赵守贞,胡婆由名丑冠春华扮演。

香港的观众都很懂戏,而且看戏时非常文明。他们更愿意看正宗流派,不喜欢花哨的表演。张火丁出场后,唱念做舞样样到位,观众不时地抱以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张火丁心情很平和。师父生前曾来香港演出多次,倍受欢迎。师父去世后,作为他的弟子能在香港回归祖国这个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的时刻到这里演出,是很值得珍视的。

张火丁这次赴港感受最深的是,1997年6月27日到达香港时,香港还归英国管辖,等到他们7月3日回到北京时,香港已回归祖国三天了。所以大家开玩笑说:“走时算出国,回来时不算回国。”由于在香港待的时间比较短,张火丁未能看到香港方面对这次演出的评价。在1997年的《中国京剧》第六期上,发表了香港京剧评论家杨明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写道:“香港百年回归喜庆声中,港岛北角新光剧院好戏连台,笔者躬逢其盛,大饱耳目之福。尤其那三演《锁麟囊》令人感触良多。”在写到评论张火丁演出时,他在文中写道:

来自中国京剧院的张火丁——笔者及那夜台下大多数观剧者均是第一次看张火丁的戏,看得出这位程派第三代传人,受过正规训练,得过名师高手的传授,并且下过功夫追求,她是位“角坯子”,很正的,是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演员。她追求的艺术流派正是京剧旦行中最具有独特个性的风格,而且又是公认的难学难演的程派。她目前尚处于多学多演的“描画学步”阶段,她所扮演的前部薛湘灵,唱、念中规中矩,扮相清秀。但就这个角色特有的气质看,张火丁表演得俏丽有余,而缺少角色生于豪门、富贵娇养而天然生成的颐指气使、任意使性的气质,使人感觉她的台风、气质单薄,厚度不够,有待日后舞台磨练,随着年事增长而集腋成裘。

杨明的评价十分中肯,既肯定了张火丁受过名师高手的传授,也看到了她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张火丁在台风和气质方面的某些不足。这种客观评价,对张火丁的心灵是个触动,有利于她在成功中找不足,更有利于她在艺术天地里开拓和发展。

十六  从『自学』《春闺梦》到『改造』《春闺梦》(1)

在师父的有生之年,张火丁未能在《春闺梦》一剧中得到亲授,但师父留给她的录像成为她『自学』《春闺梦》的『范本』。张火丁以自己极高的悟性学成《春闺梦》。事隔六年之后,中国京剧院对《春闺梦》进行了再创造,强化了舞台效果,使《春闺梦》获得新突破。

“悟”字当头

《春闺梦》是程砚秋30年代初创演的剧目。1931年8月首演于北京中和园,全剧共12场。程砚秋饰张氏,俞振飞饰王恢,侯喜瑞饰公孙瓒,曹二庚饰李信,李四广饰孙民,哈宝山饰曹襄,吴富琴饰李氏,文亮臣饰刘氏,苏连汉饰赵克奴,慈少泉饰丫环;由剧作家金仲荪编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