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采澜想起当年那个娇气瘦弱的男孩。要是一直由刘氏照管的话,还真不敢指望他能有多大的出息。
这几年,江夫人身体恢复的不错,拄着双拐自己也能走几步路了,说起话来也算比较流利。有江夫人在,江府这个大船就绝对沉不了。因此,这几年江家的状况十分不错。
江老爷也清楚自己的仕途已经是升迁无望了,自从江夫人的身体好转,他后顾无忧了,就把重心放到了自家的产业上去了。江老爷可是老狐狸了,眼光又好,也会用人,因此生意做得真是风生水起。
至于在衙门里,虽然他升迁无门,但是,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大名府的知府平时十分倚重他,处的关系上上下下的都挺好,算是比较有作为的官员了。
主母 一百零三 消息
一百零三 消息
江玉荣去年服满了整整二十七个月的重孝,年龄也不小了,就依着祖父和祖母之命嫁了人。对方是江老爷的一个好友的侄孙,家里是大名府当地的大户。她的丈夫虽然不是嫡房,只是个偏房长子,但是年纪轻轻就已经考取了举人。虽然长相很是普通,但用江老爷的话说,就是人好,绝对坑不了自己的孙女。
江玉荣继承了她父亲母亲长相上的优点,人长的很漂亮,是个少见的美女,就是被刘氏娇惯的,颇有点大小姐脾气。但是,有一点她比她母亲强多了,她很听她祖母和祖父的话,让她嫁谁她就安安生生的嫁了,因为她很是信任老俩的眼光。
不过,听江夫人的语气,对这个孙女婿十分看好,至于江玉荣的那点脾气,在她夫婿跟前根本就不够看的,压根就使不出来。
至于刘氏,已经被江夫人彻底打压住了,根本掀不起一点风浪来。在江玉荣议亲的时候,她是非常不满意对方的家境的,嫌弃对方的出身不好。可是,这满府里愣是没有一个人想过要听她的意见,就连自己的亲闺女,也让她“只管安安生生的养着”,好悬没把她气死。
老江家唯一的继承人玉谨,自己还没养熟呢,就被人抢走了,现在自己一天都落不着看几眼呢这闺女可是她唯一的亲骨肉啊,可是也不向着她了,一心只跟那两个老的往一起凑啊,她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
她越想越难受,就拉着她闺女开始哭啊,还没等哭够呢,李嬷嬷就推门进来了,说夫人听见动静让过来问问,吓得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收回去了,自己闺女也趁机一溜烟跑了。
她不得不怕啊,现在江夫人信了道,最喜欢看《南华经》了,自己惹着她就会让自己闭门给她抄经书啊。她这几年真是抄怕了,看见《南华经》就想吐啊。
江府里风平浪静,一家人过得很是安乐,恢复了不少生气。江夫人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江清秋了。
崔家生又参加了一次府试,还是没考中。对此,江家也不知是该惋惜,还是该庆幸。不过,在大名府,江家的势力那是十分雄厚的,因此,虽然已经到了两家约定的“五年之期”,崔家生愣是没敢收通房,不知怎么的,还把他老娘亲自挑选的、给他送到房里的那个胸大屁股大的姑娘给卖了。
姚采澜也不知道实情是怎么样的,这些事都是江庆或是小莲带着人回江府送东西的时候打听来的。但是,她觉得,这事肯定不是崔家生心甘情愿做的,江家在里边肯定是下了力了。
不过,江夫人一向注重妇德,她的意思是让清秋把水荷给开了脸。说起来,那丫头年纪实在是不小了,脾气也仁厚,对清秋那是忠心耿耿,就是开了脸也绝对是跟清秋一条心的。
可清秋却迟迟没动静,不但如此,她还跟江夫人别扭上了,以至于很久都不登娘家的门。不久之后,江夫人才知道,清秋送了水荷一笔丰厚的嫁妆,把她嫁给了帮她管庄子的庄头了。把江夫人给气的够呛。这姑娘不声不响的,没想到主意还挺大
而更震撼的消息还在后边。在信里江夫人提到,清秋居然瞒着所有的人,怀孕了最终还是张嬷嬷有所察觉,这才把事抖了出来,并第一时间通知了江夫人。
信看到这里,姚采澜也呆住了。
她一下子站起来,把旁边的小莲等人吓了一跳。姚采澜在屋里疾步转了好几圈,心里恨得不得了,恨不能把清秋提溜到跟前狠狠的骂她一顿这姑娘是什么脑子啊,这是要玩命啊
她又气又急,这孩子,就是这么傻,就是这么犟
可是,事情已经骑虎难下了。就清秋这身子,打胎的话肯定不死也得去半条命,可是,让她生吧,还是不死也去半条命
姚采澜转了半天,又颓然坐在了榻上,束手无策。
这真是一个死局了,怎么解啊?只能求苍天保佑了
姚采澜马上开始磨墨、铺纸写信,给清秋的,把怀孕要注意的地方唠唠叨叨的说了一大堆,累得手腕都酸了,这才封了一个厚厚的信封,交给小莲带出去。
等江清山听说了,只是皱皱眉,却是觉得姚采澜有点反应过度了,哪个女人不怀孕啊,你怎么知道一定会出事,说不定母子平安,生个大胖小子呢妹妹一直不孕的话,怎么在崔家立足啊
虽然觉得江清山的话一贯的不靠谱,但是,他插科打诨的,让姚采澜的神经也舒缓了下来。反正自己啥也干不了,只能多念几遍经求满天神佛保佑了。
没几天,江清山的差使却有所变动,柳墨春派他去各地巡查军务。
姚采澜觉得,柳墨春是不是实在看江清山不顺眼啊,想方设法的把他往外边弄,好不在跟前碍他的眼吧?反正,他肯定是没安好心。巡查营务?有什么好巡查的?吃空饷、疏于操练、徇私舞弊,不过就是众人皆知的那些事罢了。
江清山倒是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