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且是到京里过得第三年,再不能像前二年般只简单置办了些年货全家吃一顿才是,邻居、主顾等各家各户自都要依习俗准备些贺年薄礼才是。
这般加加减减之后,待骆二娘初步计算出下半年的开支,却发现足比上半年多出三十几贯钱花费,不免心中一紧,叹道:“小家小户一分一厘都极重要,不可任意挥霍。”在京中家产上一千贯便可勉强称为中户,至于上户家财至少也几万贯钱以上。所以,虽骆家开了店,有了田产,但依其家产价值,骆家到如今也不过只是下户而已。
想到这里,骆二娘思路自然转到了另一方面,开始担心再过些时日便是官府每三年一次户口人丁、财产等情况的登记,如今骆家才由乡村户转为坊郭户,还需相关官吏手下留情,莫抬了门户等级,到时被迫多交赋税才糟糕。要知以前骆家便是遭了这些不明不白的祸事,当初骆秀才死后,本是乡村四等户的骆家却因官吏想要多收赋税被莫名其妙抬成三等户,从此赋税开销自是增加了许多,害得最后骆二娘不得不将女儿卖了,才够了治儿病以及交税的钱两。
骆二娘边想边在开支本上写下“打点官吏钱十贯”,但再一想却感觉太少,又添了二十贯,足三十贯的钱两。
见着又多出的支出,骆二娘叹了一口气,暗中希望这些钱两能打动登记户籍的吏官,莫抬了等级才是。
这会时候春香在旁边自是看出骆二娘心思,便道:“骆妈妈这般节流也不够的,不如想着开源才是,前些时候那二十亩地不是收回来了吗?我听得如今旁边的田地有些庄户不种粮食改做了其他物事。”
骆二娘点了点头道:“虽田地是回到自家手中,但如今田家上的粮食还要等秋收时,由原来的户主全部收走之后,此事才算完全成交。至于以后田里种甚物,我也是想过的,虽这三十七亩算得上良田,但出产的粮食也不过七十石的粮食,减去雇用佃客以及赋税等支出,连全家十口人一年的口粮都不够。”
停顿了一下,骆二娘继续道:“所以我这时日子便想是一半的地里不种粮食做菜,比如种大姐做芽菜的原料芥菜,待有了收成全制成芽菜,不仅家中够吃节约一些菜钱,而且还能做芽菜臊子拿出去卖,虽本小利薄,却是细水长流能生钱的生意。而另一半地里种粮食,如今米是一天一个价,前二月还不过四百五十文钱一石米,如今却已涨到五百三十文钱一石米,想来这米价还会继续涨,家中能出些粮食也是好的。”
春香听着骆二娘的话,自是笑道:“原来骆妈妈已是考虑得周全,其实我还正想建议就种芥菜,前几日打听过城效有些农户做了些芥菜,都是初秋播冬季就能收获大约几百斤,不费太大力气。而且收获了芥菜之后,借着间隙还能再种一季的蔬菜。”
骆二娘拍着春香手道:“你且用心了。”
春香笑道:“为骆妈妈解愁,自是我的责任。”
在骆二娘与春香在屋里商谈种地细处的同时,子菱在屋里正准备绣手绢,却见着秋香一脸偷笑着进来,便随口问道:“你怎笑得如此开心?”
“大姐不是让我为刘家门子大哥送添箱的衣物吗?我且从他口中听见一件新鲜事。”秋香小声说道。
“甚事?”
秋香又笑了一声,道:“是与大姐有关的事。”
子菱见秋香说话吞吞吐吐,不耐道:“这会时候你半说半藏干甚,我正热得发慌。”
秋香抿嘴微笑道:“门子大哥说前几日刘夫人骂了她家的大媳妇。”
子菱不免八卦起来,“既是干娘骂刘大郞的娘子,与我有何干系?”
秋香说道:“自是有天大的关系。原来刘大郞的娘子想让她家哥哥跟我家求亲欲娶大姐你进门,便私下央刘夫人出面说几句好话,却不想刘夫人一听自是恼了,便责刘大郞娘子怎昏了头,他家哥哥前几年宠妾伤妻之事人所周知,任谁家也不愿将女儿嫁到他家去。若撮合二家,岂不是害了大姐你,让她失了脸面。”
这会子菱听了,失笑道:“刘大郞娘子平日看我一副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模样,我还当自家不知甚时候得罪了她,没想到她居然还能看得起我,想让我做她嫂子,且是好笑。”
秋香撅嘴道:“这些人没个自知之明,他家也不过就是有个做官吏的父亲而已,算不了甚。”
子菱摇头道:“官吏至少也算得上半个官,听秋香你这口气,是瞧不起半个官。”
秋香见夏香端着冰水进了屋,顺手端起来水来,递到子菱手中,笑眯眯道:“对于妮子来说吏自也算是大官,但对于大姐你来说,他家且是配不上的。更不用说她家哥哥当年宠妾,气死妻子的事,自是闹得沸沸扬扬,到现在都余波未平,谁家娘子敢进他家的门。”
子菱浅笑道:“你又未亲眼见过当年的事,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这话也就在这屋里说说而已,在外边且是不要再提了。”
秋香点了点头,“我知道。”
夏香因从才进屋,自是听得一头雾水,私下问道秋香,秋香却只笑不说,让夏香猜想了许久,也未猜到点子上。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划过了,转眼间盛夏过去,初秋来到。
这日一大早,见秋香、冬香就在内院里忙着布置各种物事,春香、夏香在厨房里制作巧果,子菱才想起今日已是七月七日,又是一年的乞巧节,不免联想起当年自家打扮成摩喉罗的模样。
这会时候秋香上前问过子菱:“大姐乞巧祭拜时,是用泥塑的二位摩喉罗,还是用檀木雕刻的二位摩喉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