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文学的趋势,1895—1927 年
中国和日本的学者已广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个别作家作品的汇编、
总目录、选集,以及研究著作和概述很多,不难见到(见赵家璧、张静庐、
王瑶、王哲甫、李何林和刘绶松的书目)。不过仍需进行大量研究,尤其需
要重新考虑,因为大多数可以见到的次要文献,尤其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缺
乏深入的、创造性的分析。对这个论题的一般看法,就其注意表面的思想而
没有很严密的辩证分析这一意义上说,是左派的和朴素马克思主义的。毛主
义的准则,如在著名的 1942 年延安讲话中系统地表达的,左右了 1949 到 1979
年的中国文学学识。在其后的思想“解冻”中,它巧妙地受到了怀疑。
西方关于现代中国文学的学识在其掌握、出版第一手资料方面,更不用
提翻译,落后于中国和日本。最有用的最新指南,尤其是对没有入门的读者
来说,是唐纳德?吉林和李允真(音)编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翻译书目,
1918—1942 年》。《现代中国文学通讯》的仔细观察认为,这个领域是一门
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
直到大约 10 年以前,西方学识是由欧洲学者,特别是由已故雅罗斯拉
夫?普鲁舍克教授领导的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学者领先(见其所著《抒情诗与
叙事诗: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李欧梵编,1980 年)。在美国,第一部重要
的学术著作是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最初于 1961 年出版,现在已出
修订第 3 版。刘绍明编辑并由夏志清写了新序的中译本,1979 年在台北和香
港出版。尽管这部书有政治偏见,仍然引起人们的兴趣。
西方的大多数著作和夏志清的全面论述不同,限于研究个别的作家。著
名的五四作家中,有研究他们的著作出版的包括郭沫若(戴维?罗伊著)、
徐志摩(西里尔?伯奇著)、郁达夫(安娜?多列扎洛娃著)、茅盾(玛丽
安?加利克著)、丁玲(梅仪慈著)、周作人(戴维?波拉德著、欧内斯特?沃
尔夫著)、巴金(奥尔加?兰著)、老舍(兰比尔?沃赫拉著),当然还有
鲁迅(黄松康〔音〕著、伯塔?克雷布索娃著、威廉?莱尔著和哈里特?米
尔斯著)。有几部重要的学位论文等待出版,其中有:盖洛德?梁(音)论
徐志摩(伦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迈克尔?伊根(多伦多大学)和弗兰
克?凯利论叶圣陶(芝加哥大学)。史敬思的概述利用了这些和其他有关鲁
迅、瞿秋白、徐志摩和丁玲的资料,见其所著《天安门:中国人及其革命,
1895—1980 年》。最有用的西方新老学者的著作的例子见于默尔?戈德曼编
的《五四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这部书包括了 1974 年夏哈佛会议和讨论会
所产生的传记和文学研究著作。对西方关于中国文学的学识的中肯评价见迈
克尔?戈茨的《西方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批评性回顾》,载《现代中
国》,2.3(1976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