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1928—1933 年),在抗拒左派和鲁迅的攻击、捍卫基本上是自由主义的
①侯健对他们的观点作了同情的分析,见上书,第 57—95 页。
②周策纵:《五四运动》,第 282 页。
①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中的浪漫一代》,第 9 页。
文学和政治观点的文学论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20 年代早期,在《新
青年》已变成政治刊物从而失去了在新文学中的领导地位以后而《语丝》和
《新月》还未能造成多大影响之前,主宰文坛的是两个组织:文学研究会和
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于 1921 年 1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开始时有 21 个会员,大部
分来自“北京集团”,如周作人、郑振铎、孙伏园、叶绍钧、许地山、王统
照和郭绍虞。他们在茅盾的努力下组织起来,茅盾是少数和北京集团没有关
系的创建者之一,刚被任命为有影响的《小说月报》的主编,因而为他提供
了大好机会将这个原本属于鸳鸯蝴蝶派的刊物转变过来为新文学服务。在经
过改造的《小说月报》的第一期里(第 12 卷第 1 期),文学研究会发表自己
的宣言,规定了三条原则:(1)联络从事新文学的人的感情,以求互相理解,
结成一个作家的团体;(2)“增进知识”,特别是外国文学的知识;(3)
为作家协会“建立基础”,借以提倡文学工作不是消遣或娱乐的方式,而是
一种“终身的事业”。①
1921 年 1 月发表的这个宣言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
是献身于独立的、可尊敬的文学事业的专业作家团体的第一份宣言。它证明
20 多年来他们的晚清先辈们为文学职业化所作的努力是合理的。通过发展会
员、在其他城市建立分会、出版新刊物——《小说月报》之外,著名的有《文
学旬刊》、《文学周报》和《诗》——文学研究会得以巩固和扩大阵地,使
越来越多的新人能够发展他们的潜力,树立起职业作家的声誉。除了叶绍钧、
茅盾、王统照、许地山之外,文学研究会还培养出众多的人才,如谢冰心、
许钦文、黄庐隐和丁玲。文学研究会还主持了大量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小
说月报》出专刊介绍托尔斯泰、泰戈尔、拜伦、安徒生、罗曼?罗兰,以及
“被压迫民族”文学、“反战文学”、法国文学和俄国文学。文学研究会在
1925 年达到它活动的顶峰,其后逐渐衰落,到 1930 年就销声匿迹了。
另一个主要的文学团体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差不多同时成立。它最初
是由少数亲近的朋友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和张资平等人发展起来的,他
们全都曾经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经过一连串非正式的磋商,他们决
定出版一份新文学刊物。当他们回到中国以后,上海一家不大的出版社“泰
东”首先利用了他们的才能。1921 年 7 月,创造社正式在上海成立时有 8 个
成员。在郭沫若的倡议下,他们决定出版《创造季刊》(1922—192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