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读走进孩子的世界有感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在高敏和李燕的眼中,儿媳妇朱蓓蓓是一个淳朴、稳重、优秀的好姑娘,“他们俩处对象以后我们看出来了,这个小女孩太好了。他们俩在街上走,她总跟在高尚后边走,有点像日本小女孩;在商场试衣服的时候,她也不像别的女孩那样嘻嘻哈哈地闹,就在那里坐着,等高尚穿好了,她过去看一下。”

蓓蓓的母亲说:“从日本回来,这两个孩子天天拉着手,过马路等红绿灯就手拉手在那里等着,别人谁闯他们也不闯,我还逗他们:‘你们俩这样估计今天都不一定能过去马路。’”两人还没结婚的时候,回国都住在各自家里,“他们俩就是发短信,从早上起来就开始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在蓓蓓家,我们看到悬挂在墙上的一幅小夫妻俩的婚纱照,温柔美丽的新娘和帅气英俊的新郎,让我们再一次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着眼前这幸福的一对,我们在猜想,如果当初家长一味反对,坚持拆散他们,那么今天将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终成眷属的孩子们,父母是不是会对自己当初的行为产生疑问甚至进行反省。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青少年心理成熟期的提前,随着孩子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的增多,我们曾经大张旗鼓加以反对的所谓“早恋”就真的只是孩子们青春期单方面的躁动么?很多家长和老师所采取的“一刀切”的措施就真的可行并且有效么?实际上,在我们的故事当中,高尚和朱蓓蓓的父母并没有采取特别的行动,也没有起到过多的作用,他们更多的是作为理智而宽容的旁观者在注视着孩子们的发展。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故事中的主人公高尚和朱蓓蓓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自觉性强并且在学业上很少让父母操心,同样的方法用在其他孩子身上也许就不那么奏效。确实是这样,我们承认任何问题都有例外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这里我们想说的是:青春期的恋情并不可怕,甚至是美好的。曾经走过青涩岁月的父母、师长如果能以己之心来理解孩子,那么当他们从迷茫、困惑中走出时,留给他们的将绝不是一段青涩的回忆,而是一份美好而丰硕的收获。

正像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中一段独白所说的那样:“十六岁的歌委婉动听,未必上口;十六岁的诗热情奔放,未必押韵;十六岁的梦纯洁真实,未必成功。难怪诗人席慕容无不留念地说: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但是朋友,只要你拥有过十六岁,你就拥有过一份和太阳一样滚烫,一样血红的青春!”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10)

采访节录

笔  者:怎样看待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请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你的影响。

高  尚:当我自己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很茫然。但是,每次在我小学、中学寒暑假开学前,为写作业而抄袭着作文选里那些最俗套、最煽情的段落的时候,却总是很心安理得。因为,那些镜头,总是似曾相识——雪夜,补习班教室外那不少于教室里学生数目的人群;清晨,醒来就已出现在桌上的早餐;机场,国际出口那等待着光鲜艳丽的土里土气。我不是标榜着完全理性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的支持者,所以这些点点滴滴不会让我无动于衷。但我也不认为,每提到此,就要感恩戴德,泪眼婆娑,这么朴素的感情不需要那些恣情的杂质。付出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那么坦然地接受后,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快乐与幸福也许是最质朴的回报。

我的家庭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法官,母亲做财务工作,现已退休),我的父母努力给我制造了一个宽松并且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使我对物质没有很强烈的欲望。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但这种影响是在小资拜金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尤其是那些所谓的精英层的今天,我最要感谢我父母的。

笔  者:请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你的影响。

朱蓓蓓: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就受了他们的影响。我觉得比起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更重视平常一些琐碎的小事。

在去日本的飞机要起飞之前,看到他们在机场边上一直在向我招手,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那个时候我就决定一定要让他们放心,开心。在那之后,不顺利的事情我不会讲,只有顺利的事情才让他们知道。现在我还没有太大的能力去孝顺他们,也许让他们安心就是最好的孝顺吧。

。。

后记

2007年春节前的一天,笔者接到一位老朋友的电话,他在电话中称:我发现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群体,你是否有兴趣写一写他们的故事?他说的群体,就是本书中介绍的12个成功学子。写作者的职业直觉告诉我们,这确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题材。于是,经他穿针引线,我们走进了东北育才学校,并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到了书中的12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随后,就是马不停蹄的采访和没日没夜的写作。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

在本书的采访、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许多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可这样说,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

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是东软集团的侯宁先生,作为此书写作的提议者,相信要感谢他的不仅是我们,还有广大的读者朋友。因为没有他的那个电话,这本书就不会存在。

东北育才学校校长苏文捷为写作本书所需的采访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常务副校长高琛、副校长刘子军,以及苏建一、高丹、宋玉良、陆远、杨永坤、李秀华、廉丽丽、范海英、柳玉英、阎芳等诸位老师,也对我们的采访予以大力配合,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写作素材和难得的采访线索;校办的李百灵老师和司机冯师傅,在紧张的采访过程中,舍弃周末和春节休假的时间,始终陪伴着我们。

令我们最为感动的还是这12位学子的家长,他们不但培养出了能够走进世界名校的优秀儿女,而且愿意将自己的家教心得拿出来与天下所有的父母分享。在采访过程中,他们的积极、热情和坦诚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当然,还有本书的12位主人公,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虽然在异国求学,学业繁忙,但仍然能够认真地对待我们提出的采访问题;还有很多人把回国休假、与家人团聚的一部分宝贵时间留给我们,积极配合我们的采访。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优秀”的真正含义。

辽宁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李文山先生,本书的责任编辑李姝女士为本书的出版、发行付出了大量劳动。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前,我们向以上及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致以深深的谢意。

??

??

??

??

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