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代史,这几个算是最牛气的职务了。更多时候,这些头衔只是个荣誉称号,并不是真的要让他给太子上课。有的皇帝还是个小屁孩,更离谱是有的皇帝根本就没太子,也封人做太子太保,很有点打肿脸冲胖子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几个职务是比较牛气的,哪位仁兄临死前一不小心混到了其中之一,肯定是老坟冒青烟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能在晚上偷偷做个春梦罢了。但也有极少数的几个牛人,还搞过兼职,着实令人咋舌。
此时,张良当上“少傅”并没多久。刘邦亲征黥布前,刚把张良摆到了这个岗位上。按照张先生的性格,他是不愿抛头露面出来参和刘家的事情。而不幸地是他被吕雉盯上了,三番五次地向刘邦提建议,最终成功地把张良拉了出来。
吕雉这些年来一直在和刘邦耍心眼、斗心机,刘邦要废太子,吕雉则是保太子。刘邦为了废太子甘愿得罪任何人,而吕雉为了保太子着意拉拢所有人。她这次把张良拉了出来,“汉初三杰”中的两个都成了太子的支柱,这应该算是上了份双保险。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和刘邦较劲并不是个简单的事。因为刘邦很多时候不按套路出牌,在擂台上和他捣鼓半天,你都弄不明白他要干什么。
就如这一次。刘邦回京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萧何。刚开始时,吕雉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样,认为刘邦只是在怀疑萧何有不轨行为,虽然为萧何叫屈,但并没意会到刘邦此举也是奔着刘盈而去的。当“易储”风波再起时,吕雉才突然发现,刘邦的手段太高明了。
不幸的是,现在的萧何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别指望他跑来帮刘盈说话了。就在吕雉满心痛苦之时,张良出马了。他这个“少傅”也不是吃干饭的,此时不说句话,很有些说不过去。
我们前边介绍过,张良搞“决战千里之外”的事情可以,但说话水平却很一般,这一次,他就体会到了自己的这个不足。
在刘邦跟前,摆事实讲道理,好话说了一箩筐,嘴皮都磨薄了好几层,口干舌燥地抬起头征求老大意见时,只得到了这么个答复:“少傅且去,朕自决之。”
丢人了,张良这次算是真的丢人了。辛辛苦苦说了半天话,连口水都没让喝一口,直接被赶了出来。
这一次,彻底伤了张良的自尊心,至此以后,这个人一门心思、认认真真地当他的道士,再也不问政事了。
第九章日落长河—(七)萧何的痛苦(七)
赵尧进宫了。
在皇帝面前东拉西扯地聊了半天,终于扯到了萧何的身上。当刘邦揪着萧何贪腐的事情,热情洋溢地问候一遍萧何全家后,赵尧开口了。
赵尧颇似感慨地叹口气,“李斯相秦,有善归主,有恶自与。相国深受眷宠,本应竭力报君,奈料……”
听完他的话,刘邦阴沉的脸上又蒙上了一层寒霜。
赵尧留意着刘邦表情的变化,又刻意叹了一口气。他准备为萧何下剂猛药。赵尧幽幽地说道:“相国经营关中多年,百官依附,民心所向,不可不警。然,相国得百官所重,陛下此此雷霆之举,万防大变,臣以为不可不深虑之。”
赵尧的话听起来似乎还有些委婉,但事实上,字字杀机。他明知皇帝忌惮萧何的威信,偏要拿这个说事,只怕萧何死的太慢。
赵尧的话说完了,刘邦的眼瞪大了。的确,满朝文武的行为已提前验证了赵尧的话。刘邦的两排钢牙紧紧的咬了起来。
赵尧偷眼望去,一丝冷笑在心中掠过,他知道自己的话,在刘邦的心里发生了化学反应。
赵尧这一次,算是帮着刘邦拔出了钢刀,并且唯恐刀刃不快,还很认真地替他磨了磨。这个人,真是坏透了。
纵然如此,赵尧认为这味猛药还不够辛辣,还缺了一个“药引”。赵尧又开口了,“有一传闻,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邦瞪眼看着他,吼了一声,“讲!”
“臣闻的,相国虽身处廷狱,并无拘禁,仍有官员探询。此为传闻,亦或不准,因此臣不敢妄言。”
明明都说了出来还不敢“妄言”,赵尧的阴风扇的刘邦怒不可遏。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