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战略目标的生存能力,印度空军在2031年之后从美国采购了数十套近程拦截系统,专门用来对付空对地弹药。
只不过,任何拦截系统的能力都有极限,为了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执行攻击任务的机群都是以3架战斗机为一个单位,一次性投下至少24枚防区外炸弹。1套近程拦截系统最多能够拦截4个目标,而用来保护战略指挥中心的近程拦截系统不会超过5套,保护其他战略目标的近程拦截系统更少,如此一来,只要24枚弹药同时到达,印度空军采购的近程拦截系统就将成为摆设。
除了近程拦截系统之外,印度空军还在重要目标附近设置了强制电磁干扰装置。
问题是,强制电碰干扰装置对共和国空军在2030年之后开发的新式防区外弹药没有多大作用。J…17A在此轮轰炸中使用的LS…32B型滑翔炸弹采用了“弹道修正制导体制”,即在发射之后,首先由惯导系统控制,到达距离目标大约50千米处时由载机或者其他引导飞机提供弹道修正数据,最后阶段仍然采用全封闭的惯导系统引导。如此一来,作用范围为30千米的强制电磁干扰装置就无法对其构成威胁。虽然这一制导方式暂时只能用来对付地面固定目标,但是在极端恶劣的电磁环境下,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制导方式。
战争很残酷,弱者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8点40分,第一轮轰炸行动结束,各攻击机群发回了轰炸报告。5分钟后,跟随攻击机群进入印度领空的高空无人侦察机发回了战场信息,确认轰炸收到圆满结果,48个重点打击目标均被摧毁,或者被彻底瘫痪。
让裴承毅倍感欣慰的是,除了西部战场上的3架J…17A在返航的时候因为机械故障不得不到巴基斯坦的空军基地降落之外,其余的J…17A均顺利返航。
首轮轰炸结束之后,打击分成了两个方向。
空军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摧毁印度的军事指挥与通信、防空系统等战略目标,对付战术与战役类目标的任务则交给了陆军航空兵在内的其他作战力量。
充分有效的利用作战力量,是提高军事打击力量的重要手段。
J…17A机群还未离开印度领空,陆航的攻击机群就接踵而至。
如果说J…16A与J…17A是空军的“新星”,那么DW…26B就是陆航的新锐力量。
卷十 龙腾九天 第55章 多用途
DW…26B垂直起降攻击机服役时的编号为QW…26B,直到2034年大批量装备部队,不再需要保密,才使用了现在的编号。也正是如此,直到2034年,外界才知道共和国陆军装备了采用“吸入式电离电磁回旋推进器”的垂直起降航空器。
若论出名程度,DW…26B绝对超过了任何一种飞行器。
与QW…26A相比,DW…26B除了基本结构有不到60%的相似度之外,其他方面都变了样。两套“电磁回旋推进器“(简称)的蜂窝状毛细进气口设置在机身前端两侧,保型设计的加速通道向后延伸,在翼根处折转进入机翼内部,最终连接到距离翼尖三分之一处的三向可控喷口、以及分别设置在机身上下两侧的8处矢量推力控制喷口上;为推进器提供电能的1500千克14级复合蓄电池全部采用保型设计,其中600千克安放在机身内部由高强度合金装甲保护的电池舱内,另外800千克则以填充的方式安放在机翼内;受推进系统加速通道的限制,原先设置在机身两侧的弹舱移到了机身中央,以并列的方式安放;因为采用了矢量推力控制系统,所以全机没有气动控制翼面。
与J…16一样,除了得到保留的机翼还有点飞机的样子,DW…26B的外形没有一点传统飞行器的样子,看上去更像是长了一对翅膀的重型卡车。因为主要在超低空作战,对飞行速度与隐身要求不是很高,所以DW…26B并不十分重视气动外形,即便飞行速度慢一点、隐身能力差一点,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与空军战斗机相比,DW…26B更重视生存能力,特别是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正是如此,DW…26B的装甲用量高达750千克,不但飞行员座舱得到了严密保护,电池舱、推进舱与弹药舱都得到了保护,甚至连机翼下表面都敷设了厚达10毫米的高强度合金装甲。因为DW…26B主要在超低空活动,对其威胁最大的是小口径高射炮与便携式防空导弹,所以陆军航空兵要求DW…26B必须具备抵抗30毫米穿甲弹直接攻击,与防空导弹预制破片战斗部间接攻击的能力。为了增强生存能力,陆航还明确要求在损坏1台推进器的情况下,DW…26B至少能够继续飞行30分钟,最好能够带伤返回位于500千米外的基地。
用“飞行坦克”来形容DW…26B一点都不为过。
与QW…26A相比,DW…26B最出色的能力就是超远的攻击距离。
为1500千克复合蓄电池充满电之后,DW…26B在轻载(只携带1500千克弹药)时的飞行距离超过3500千米。重载(携带4500千克弹药)时的飞行距离接近2500千米。在不进行空中充电的情况下,可以携带3000千克弹药到800千米外的战场上执行至少2小时的作战任务。
攻击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DW…26B对后勤保障的要求却大幅度降低。
按照陆航制订的标准,1个大队的24架DW…26B只需要1套电力供应系统,每架次的后勤维护工作量不超过8小时,单次飞行的充电时间为半小时。也就是说,在执行高强度作战任务的情况下,DW…26B只需要45分钟就能完成再次起飞的准备工作(充电与弹药补给必须分开进行),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一个4人地勤小组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所有维护与检修工作。
可以说,后勤保障能力,决定了DW…26B的装备规模。
与空军相比,陆航只是隶属于陆军的兵种,而不是独立军种。虽然陆航的技术军人比例在陆军中最高,但是作为传统军事力量,陆航的技术军人数量远不如空军。如此一来,武器装备的可维护性显得格外重要。比如空军的J…16系列战斗机是8人地勤小组,光是维护人员就比陆航的多出一倍。
性能越先进,越容易让人眼红。
DW…26B曝光之后,几十个国家询问了相关性能,近20个国家提出了采购意向。虽然不排除某些国家想借机获得DW…26B的关键技术,也就是“电磁回旋推进器”的技术,比如法国就在2034年底提出从共和国采购12架DW…26B,而其真正目的是想得到样机,从而掌握关键技术,但是绝大部分国家是被DW…26B的出色性能吸引过来的,比如巴基斯坦就在2034年底提出,希望共和国能够在DW…26B的基础上,根据巴基斯坦的实际情况,开发一种专门用来执行反装甲任务的超低空攻击机(巴基斯坦的坦克不到印度的三分之一,反装甲任务非常严峻)。
因为“电磁回旋推进器”属于最尖端的航空推进技术,所以共和国一直没有将DW…26B列入外贸清单。面对巴基斯坦这类传统友好国家的需求,共和国只承诺在QW…26A的基础上研制外贸型号。
国外的人眼馋,共和国空军也眼馋。
因为DW…26B具有很大的作战半径,而且主要任务与空军的多用途战斗机重台,所以空军早就提出,应该将DW…26B编入空军的战斗序列,而不是由陆军掌握。
为了避免与空军发生争执,陆军对DW…26B的编制与作战使用做出了严格限制。
在陆航中,DW…26B以武装直升机的体系编制,配属给军一级的作战部队,仅在行政管理与后勤维护上由陆航统一负责。作战行动中,DW…26B的主要任务也是伴随装甲部队发起进攻,为装甲部队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打击侧翼上的敌军、拓展正面宽度等,基本上都是战术类任务。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名前线指挥官会将DW…26B当成武装直升机。
裴承毅也不例外,在他眼里,DW…26B就是名副其实的攻击机。
安排作战任务的时候,因为前线机场有限,空军的作战飞机无法向前部署,所以裴承毅不得不把能够部署在野战机场上,并且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DW…26B当作J…17A那样的多用途战斗机使用。
随着J…17A摧毁了印度的指挥体系,DW…26B的任务就是打垮印度的防空系统。
很难想像,DW…26B能够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作战任务。
战斗开始的时候,裴承毅的心里也没有多少把握。
虽然数次推演的结果都一样,DW…26B能够有效的对付印度的防空系统,但是在战斗结果出来之前,谁也不敢说大话。
原因很简单,印度的防空系统并不差,至少没有差到可以任人宰割的地步。
第第四次印巴战争中尝到苦头后,印度格外重视防空系统的建设工作,甚至一度打算成立独立于空军的防空兵。虽然最终没有让防空兵脱离空军,但是在藏南冲突之前,印度的防空兵已经得到长足发展。藏南冲突中,印度的防空系统再次暴露出大量问题,为了尽快巩固国土防空系统,印度空军按照美国的建议,对国土防空系统进行全面调整,重点加强反导防空与近程防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