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做电视公司记者,每次有火警,消防大队都会打电话通知: “有地方失火了。”
“火大吗?”
“大!”
“控制住了吗?”
“已经控制了,但是还在烧。”
“到我们赶过去的时候,火势还会很大吗?”
“不敢说。”
“那我们就不去了。发个干稿(只有文字,没画面的消息)好了。 ”
“可是死了一家人耶!”
“噢!那太好了,我们马上到。”
。 想看书来
和尚自焚事件
听这对话,你有没有气?你说新闻记者嗜不嗜血?
问题是,一天有那么多火警,记者只有那几位,新闻时间就那几十分钟,记者能不选择吗?他当然选择惊人的、耸动的。
你看过越南和尚*的新闻照片吗?
那是一张得奖的作品,一个和尚端坐在火里。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时记者不摄影,而能过去拿件厚衣服包住那和尚,和尚可能就死不了。
但是记者选择了“冷静地站好角度、对焦、按快门”。他为什么这样选择?
他是为你啊!为广大的观众啊!
人都是好奇的,喜欢看没看过的东西,喜欢谈耸人听闻的消息,喜欢*、暴力。
打开电视,你会发现汽车展,汽车旁边站的比基尼泳装小姐,得到的画面比汽车还多。内衣秀更甭说了,前一天下午的内衣秀,不但晚间新闻播、夜间新闻播,只怕到第二天中午还要再播一次。
为什么?
因为大家爱看哪!
议会摔跤大赛
也就因此,无论政界人物、商界人物、影剧界人物,甚至文化界人物,为了出头,都不得不“秀”——
问政问得好好的议员,只要见到电视摄影机上的红灯一亮,就突然拉高分贝、夸张动作。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了吸引注意,他不但准备了海报,贴在讲台上,还要拿出道具,当场表演。
前一天晚上还一起饮酒作乐的朋友,看电视记者到齐了,很可能为一点小问题,就伸长了胳臂,又抓又打又扔东西。
那打的技术真高,活像“摔跤大赛”,出手重而落手轻,不伤要害、点到为止。
你也很可能见到——
卖火警逃生器材的人,选择近百层的摩天大楼,然后准备几百米的绳索,再请个蜘蛛人,由顶楼悬吊而下。
要是换成你,就算有那器材,你又有那胆子和技巧,照样逃生吗?
就好比看世界时装发表会,那些名设计师的作品,透明得几乎看到三点,短得不足遮臀,你心里能不想“这种衣服谁敢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