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鸦片战争实录读书笔记 > 第3部分(第3页)

第3部分(第3页)

这首诗以激昂的调子,谴责了鸦片的毒害。

但另一方面,也有这样赞美鸦片的词句:

若到黑甜之乡,  唤彼为引睡之媒

倘逢红粉楼中,  藉尔作采花之使

彼和尔都是指鸦片。睡午觉的时候,鸦片将成为催眠剂,在闺房中可作为媚药。“采花”是性行为的雅语。

鸦片究竟通过什么途径传入中国,现在还不太清楚。上述《本草纲目》中有“前代罕闻”之句。“罕”是“罕少”、“稀少”的意思,可见大概并不是绝对没有。

据明代万历十七年(一五###)的关税表,鸦片二斤的价值相当于银条二根,其税率规定为每十斤纳税银二钱(一钱等于三?七三克)。可见正式的进口是得到准许的。当然,这是作为药材,而且数量也很微少。

这种鸦片不是作为治病的药,而是作为嗜好品在中国普及,是在进入清代以后。

据说吸食鸦片可能是从台湾一带开始普及的。台湾有疟疾这种讨厌的风土病,鸦片作为镇痛剂卓有成效,因此盛用鸦片。人们在把鸦片当作药物服用的过程中,有的人变成了习惯。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中国吸食鸦片的恶习,之所以异常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恐怕可以列出种种的原因。

比如说,鸦片商人利用民众的无知,不但隐瞒鸦片的毒害,反而宣传鸦片是长寿药,这肯定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直到最近还有人真的相信鸦片可以延长寿命。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一种有益于身体的征兆——比如有人说,鸦片中毒患者不得感冒等。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得感冒,不过是由于感觉麻痹,感觉不到感冒的症状。长期吸食鸦片的人戒掉鸦片之后,首先是猛烈地打喷嚏,咳嗽,感冒。这是因为鼻孔等的粘膜恢复了感觉。

很多人吸食鸦片,据说是由于鸦片可以延续性行为的时间。其实归根结底,这也不过是因为感觉钝化,而使得半睡眠状态持续下去。

“鸦片会蕴育半梦。”——科克托的话说中了要害。

其次,由于政治腐败,人口增加等原因,平民的生活日益困苦,鸦片的作用可以使他们暂时忘却现世的痛苦。这恐怕也是鸦片流行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就拿英国来说,据说当时曼彻斯特一带的工人也接二连三地染上了常吸鸦片的习惯,其原因据说是因为工资低,买不起啤酒和威士忌。酒也可以使人们忘却人生的痛苦,鸦片是酒的代用品。由此可知,当时鸦片的价格是非常便宜的。

第二章 午睡之友(3)

吸食鸦片在中国蔓延,应该说是瞅准了衰世。当时是“厌厌无生气”的时代,所以让鸦片有机可乘。如果是在生气勃勃的时代——比如象康熙、乾隆的盛世,鸦片肯定是打不进来的。

日本之所以能阻止鸦片的侵入,其原因之一是,英国在印度大量生产鸦片并向外推销的时期,恰好是幕府末期——日本民族的青春期。

此外还不能忘记一种奇妙的说法,  认为鸦片适应东方人的体质。西方人是用酒来忘却这烦恼的人世,曼彻斯特的工人是因为买不起酒,才不得已用鸦片来代替。酒可以使人快活、喧闹,而鸦片能使人平静、迟钝、暝想。

“酒会诱致发狂,而鸦片能诱致节制。”这也是我多次引用的科克托的话。

漏    银

关于鸦片,清朝政府早就发出过禁令。

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对贩卖鸦片者的科刑是“枷号一月”和“发近边充军”,对开设鸦片馆者的科刑是“杖一百”、“流三千里”。

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零)又再次发出禁令。这一年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孟加拉鸦片的专卖权,准备把鸦片作为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

在乾隆六十年期间,前半期每年鸦片进口仅为二百箱至三百箱,后半期虽有所增多,但也未超过千箱。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即嘉庆年间,鸦片进口才猛增。

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已出现进口量剧增的倾向,所以清朝政府从关税表中删除了“鸦片”的项目,意思就是禁止进口。在这以前,进口商每箱鸦片向政府缴纳税银三两。一箱鸦片净重13313磅——即一百二十斤,按公制恰好等于六十公斤。

接着在嘉庆四年(一七九九)禁止国内栽培罂粟。

当时主张禁止鸦片的人的理由是这样:“……以外夷之泥土,易中国之货银,殊为可惜。且恐内地人民辗转传食,废时失业。”

可是,好象是嘲笑这种禁令似的,鸦片的进口却有增无减。当然,这是走私进口的。

这显然是由于当政者的玩忽职守。

他们对人民废时失业感到无关痛痒,甚至害怕人民变得聪明起来。对当政者来说,愚民政策是很有吸引力的。只要人民缴租纳税,让他们适当地吸点鸦片,处于半睡眠的状态,反倒可以减少不少麻烦。

愚民政策实行过度,人民就会丧失缴租纳税的能力,另外还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些对当政者当然都是不利的。但是,只要尚未出现这些状况,当政者是不会重视这一问题的。

中国不象日本那样唯有长子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次子、三子也可以分得遗产。因此,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农业愈来愈分散,农民愈来愈贫困。  日本依靠长子继承制而维持住了作为社会的基础和核心的“家”。而中国并不是这样,人口成倍地增加,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等到意识到这一问题时,全国人民绝大多数已变成了吃上顿没下顿的

赤贫农民,接近于生活极限线。所谓生活极限线,就是养不活自己和家属的生活极限状态。一旦逼到这种状态,就缴纳不起租税,缴不了租税,就只好逃亡。逃亡的人民是流民。他们要受到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