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帝国风云录百度百科 > 第247部分(第2页)

第247部分(第2页)

“你找个机会,帮他们引介一下。”宝鼎说道,“我要见见他们,和他们具体谈一谈。”

“武烈侯,此事要慎重。”琴唐急忙劝道,“一旦让咸阳知道,恐怕有麻烦。”

“我的麻烦够多了,不在乎多这么一点。”

“武烈侯,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考虑到各种后果。”甘罗也劝道,“有些事,欲速则不达。”

“合作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你们的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思路也要更为开放一些。”宝鼎笑道,“我一再强调,我们的策略要以中土统一为基础,不要总局限在中原,局限在大秦。”

众人听到宝鼎这么说,知道他已经做出了决定,也不好再劝,反正以他的天才,应付这么点小事根本不在话下。

章邯的婚礼隆重而奢华,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宝鼎难得喝醉了。他亲手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他人命运,让不幸的人变得幸福快乐,这种成就感让宝鼎非常激动,他很享受这种美妙的感觉,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第二天宝鼎亲自登门拜会昌文君,想做最后一次努力,把他留在南阳。

昌文君心里斗争激烈。从咸阳传来消息,老太后这次似乎真的不行了,本来准备到南阳参加婚礼的王夫人和公子扶苏也不得不放弃了出京之行,而昌平君则一连数份书信督请他尽快赶回去,但偏偏在这时候,王夫人派人传来口讯,希望昌文君能留在南阳。

“我接到了庸夫的信。”熊炽请宝鼎坐下后,面露感激之色,“庸夫能有今天,都要感谢武烈侯给了他一次次机会。”

宝鼎摇摇手,“我看重的是他的未来,但你呢?你是否愿意在这个关键时刻帮他一把?”

熊炽苦笑,“有你在,庸夫就有未来,而我显然帮不上他了。”

“你不要对大王抱有任何希望。”熊炽正色警告道,“你想想当初的昭襄王。宣太后去世后,昭襄王如何对待熊氏?穰侯的战绩大不大?华阳君的功劳多不多?最终如何?泾阳君和高陵君都是昭襄王的亲兄弟,最终落了个什么结局?相比起来,你和昌平君的功劳不值一提,所以你们的结局如何,还需要我刻意提醒吗?”

熊炽脸色阴沉,低头不语。

“我可以毫不避讳地告诉你,南阳和南郡一旦被大王所控制,我还可以在中原找一块地方,但熊氏呢?熊氏需要一块根基之地,有了这块地方才能东山再起。”宝鼎劝道,“我实话告诉你,不论大王还是我,在中土没有统一之前,只要彼此不触及对方的底线,我们兄弟不会反目成仇。熊氏希望依靠我们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来赢得复出的机会是绝无可能。”

熊炽的脸色终于变了。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太明显了,武烈侯不会在秦王政打击熊氏这件事上插手干涉,相反,他还是可能顺势推一把,否则也就不会不遗余力地扶持熊庸了。武烈侯扶持熊庸,不是为了与熊氏做交易,而是要重新打造一个新熊氏。

形势有这么恶劣?秦王政有如此手段?

“留下来。”宝鼎说道,“留下来,我保证熊氏还能支撑几年,否则,最多两年,熊氏必定彻底倾覆。”

第260章 攻楚?

武烈侯的直言相告给了熊炽以很大震动,再加上儿子熊庸在书信中的恳求,熊炽终于动摇了。

儿子十三岁离家出走,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今天的成就,而他的未来直接决定了熊氏的未来以及楚系在未来朝堂上的地位,此时此刻,熊炽在利益和亲情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决策。

宝鼎已经做了最后努力,熊炽是否愿意留下那就要看熊氏的命运了,而从原有的历史上来看,熊氏在老太后去世后依旧坚持了下来,直到秦军准备攻楚之前,昌平君熊启才被赶出了咸阳。假如在这个细节上历史没有发生太大偏差,熊炽极有可能选择留下。

从颍川传来消息,司马锌在鄢陵击败韩国横阳君,横阳君败逃楚境。秦军随即向楚军淮北统率项燕发出警告,勒令他马上交出横阳君和韩国叛逆,否则后果自负。项燕不予理睬,调集大军陈兵边境,与秦军对峙,颍川局势紧张。

大梁急报,魏国宁陵君率叛军攻打方与、昌邑一线,威胁陶城。与此同时,齐军中都、北都兵马越过长城(齐国长城),正在薛郡曲阜一代集结,东郡和砀郡形势恶化。

秦王政再度急书武烈侯,督请他马上赶赴大梁,坐镇中原,统筹军政,处置危机。

宝鼎不敢怠慢,马上告辞母亲,与赵仪依依惜别,十万火急赶赴大梁城。

两天后宝鼎刚刚抵达舞阳,从大梁再传恶讯,魏人在陶城发动叛乱,正在昌邑指挥秦军作战的王贲不得不下令全军后撤,抽调精锐连夜赶往陶城平叛。

宝鼎没有丝毫慌乱,竟然在舞阳停留了一天,巡察舞阳大铁矿和冶铁大作坊。

当夜在军帐里,宝鼎召集主要属吏和琴唐、马骕、琴珪、张鹿等人商量加大铁矿的开采量和加速扩建舞阳冶铁大作坊。

秦军需要更好更多的武器,而打造武器需要炒钢,炒钢则来源于铁矿石的冶炼,这牵扯到一系列的投入,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咸阳中枢和地方郡县肯定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巨贾们的联合。巨贾们不停地投入,从粮食到武器,用度惊人,虽然他们的收益同样惊人,但咸阳中枢给他们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赊贷协议。如此巨额赊贷,不仅仅咸阳中枢感到压力巨大,巨贾们也是无以为继了。

宝鼎为了此事已经数次上奏秦王政和中枢,提出以新占领地区的土地和作坊做为交换。土地可以产粮,作坊可以生产,这就是财富,可以让巨贾们在得到收益的同时连续投入。

这是个好办法,宝鼎在拿下中原的过程中就是以土地和作坊来偿还巨贾们的赊贷,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土地私有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工商业也面临私人的垄断,而这都与朝廷的国策相背离。

秦国在土地上实施的是计口授田制,顾名思义,土地归王国所有,王国赐予臣民土地,王国直接干涉生产,严禁土地买卖。这个土地买卖是指私人间的买卖,也就是说,王国反对土地私有化。在战国时代,自变法开始,各诸侯国基本上都是实施计口授田制,原则上不允许土地私有化。

宝鼎在中原的做法并没有违背这一原则,他不过是做为王国一方,授田给功勋者而已,不过他授田给巨贾们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律法的规定。这其中的超额部分就是做为偿还巨贾们的赊贷,而事实上这就是官府与私人之间进行的土地买卖,它将直接影响甚至动摇国策根本。

工商业也是如此,就像王国控制土地可以确保中央对土地财富的掠夺一样,王国在工商业上也非常需要官营的好处,以方便王国对工商业财富的控制和掠夺。

当前的矛盾就在这里,大秦若要加快统一进程,就必须获得更多的财富,但王国的赋税有限度,不可能无限制地支撑大规模的战争。宝鼎的做法就是引入私人财富做为补充,以此来支撑统一大战,但凡事有得必有失,既然王国要借助于私人财富赢取更大的利益,那么当利益获得之后,必然要从这块利益中分一部分给私人,其实也就是把王国利益让度一部分给巨商富贾。

这个时代的巨商富贾都是攀附在某个权贵或者某个利益集团下面,把王国利益让度给巨商富贾,实际上也就是让度给贵族士卿们,这就牵扯到了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问题,所以秦王政和咸阳中枢在这件事上自始至终没有松口,没有做出丝毫的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