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接着说道:“人人都知道,农业乃天下之根本,但是很多人对农业的重视仅仅只是体现在嘴上。而今朕要改一改这种风气,治粟内史辛不疑听旨。”
“臣在。”辛不疑答道。
治粟内史,掌管赋税、谷货、盐铁市等,比现在农业部长的权利要大的多。
“你在郊外的公田里给朕划出一千亩(约合现在的一百五十市亩)的籍田来,朕要领着你们文武百官耕种。只有亲身到农田里去劳作一番,我们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重视农业,体谅农人。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啊?”刘恒认真地问道。
“臣等谨奉圣命。”众大臣们答道。
退朝以后,刘恒命人把皇后、妃子以及宫女内侍等都请到了宣德殿。
等众人到齐后,刘恒笑眯眯地问道:“你们当中有谁会种地啊?”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搞不清皇上的葫芦里到底卖得是什么药,没有一个人说话,全都是一副面面相觑的神态。
看到大家的这副神态,刘恒便微笑着解释了起来,“是这样的,朕打算在后花园里种点庄稼,如果你们当中有人懂得种地,朕就聘她为庄稼博士,到时候就请她带领着你们大家一块儿翻地、播种,管理、收获。”
众人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后,全都摇着头。
“其实朕早就猜到你们都是不会种地的,虽然你们当中不少人是从乡村中出来的,可也是小小的年纪就离开了家,那会懂得种地啊?大户人家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不会的。既然如此,那么只好就由朕亲自教你们了。”刘恒又微笑着问道:“你们可否愿意跟着朕一块儿去尝试尝试种地的滋味啊?”
宫中的这些人没有一个真正地在农田劳作过,对于田间劳作的辛苦她们毫无体会,此时此刻她们竟然把种地看成是一件非常新鲜好玩的事儿,当听到刘恒这样问时,她们几乎连考虑都没有考虑,个个都显出很兴奋的样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们愿意。”
几天后,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刘恒领着大伙儿来到了后花园。后花园里有一处二十亩(约合现在的三市亩多)见方的花圃园地,土地比较平整。
这时候已近秋分季节,正好是小麦播种的季节。
前几天,刘恒率领着大小朝臣几百人把那一千亩籍田深耕了一尺(约合现在的二十公分多一点)有余,籍田令丞赵扑担任了这次耕种的总指导人。
顺便提一下,赵扑是一位农业专家,他的孙子赵过更是了不起,赵过后来创造发明出了一种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农具,叫“三脚耧”,他的这个三脚耧是在过去的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的。这种三脚耧能同时播种三行的农作物种子,并且它一次就能把开沟、下种、覆盖的任务完成,据说一个三脚耧一天能播种一顷的土地,可见其播种效率是相当高的。三脚耧走过后,只需再另外用砘子压实,使种子和土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种子就可以顺利的生长发芽了。
在赵扑的指导下,大家牵牛的牵牛,扶犁的扶犁,耙地的耙地,两三天的工夫,这片籍田就整好了。籍田整好后还需要再晾晒几天才能播种,趁着这个机会,刘恒又率领着后宫里的人在他的皇家花圃园地上忙碌了起来。
在此说明一下,我国汉代的农业技术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自然其农机具在当时也是非常先进的,由于冶铁技术的普及,中国人使用铁犁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比欧洲人大概要早一千五百多年。
北宫伯子牵着牛,刘恒扶着犁,皇后窦漪领着其他人在后面用耙子耙地。
他们所使用的那种耙子有一长长的木柄,前端安装着铁齿,铁齿的数目大约是六个或者八个。由于犁铧耕起的土块较大,上面不仅附着杂草,土块里面还可能藏有害虫,而且土块太大,土壤中的水分容易散失,很不利于土壤的保墒,自然也就不利于种子播下之后的生根发芽,所以必须要用耙子把这些大土块整碎。
刘恒过去在代国时经常到郊外看农人种地,并且一看就是几个时辰,他对种地可以说是一点儿也不陌生的,这两天在籍田里他又从赵扑那里进一步的学会了耕作技术,而且还弄懂了许多耕地的道理。
在开犁前,刘恒要求耙地的人一定要认真仔细的耙,一定要把犁铧翻出来的那些土块耙得碎碎的。为了使大家懂得耕地时三分犁七分耙的道理,他又详细地给大家讲了一番保水保墒的知识。
“开犁!”刘恒一声令下,两头耕牛拉着犁铧在花圃园地上走了起来,犁铧过处,便是那斜翻过来的大块的泥土,后面耙地的人于是就边耙着地边跟着犁铧往前走。一开始大家干着还蛮有劲,可是耕牛刚走了两个来回,就有人渐渐地吃不住劲了,不到一个时辰,几乎所有人都开始长吁短叹了起来,看到此景,刘恒微笑着对众人说道:“既然大家累了,那就休息一会儿吧。”
一听到皇上让休息,大伙儿立刻欢笑着往就近的大树底下跑了过去,有的人找了块石头坐着,有的人便索性直接坐在了地上,平时所讲究的那些矜持涵养之类的东西,此时早已被她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虽说已到了中秋,但太阳照射到脸上依然感觉是火辣辣的,大家在树底下擦着汗、喘着气。
“种地的滋味怎么样啊?”刘恒也微笑着来到了她们中间。
“这个耙子开始使唤的时候还很轻,可到后来就越使越沉了,皇上,你看臣妾的手。”慎妃站起来娇滴滴的把两只玉笋般的娇嫩小手伸到了刘恒的面前。
刘恒凑近一看,手掌已变得通红了,手指关节处有些地方还隐隐起了小水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