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的斥候我全部收拢,我就是要让鲜卑人知道我来了。
对西汉的步兵北方的民族是绝对不放在眼里的。
人家草原上牧马的民族,最不缺的就是战马。
往往人家追击战,一民战士带两匹备用的马,连续的换骑,这飞跑的速度不是你能比拟的。
我的重骑即使跑得再快,也是不能和换骑得鲜卑人追着干的。何况重骑的马速我是限速的。
马背上坐个百十来斤的人,加上全套钢甲和装备,马不算自身的披挂,就负重200斤有余。加上鞍具和马的防护披挂,实则是一匹马背负近300斤跑路。
一直只能用马的中速赶路,这样能坚持马的耐力。就能跑得更远点。
得知我孤军深入北地,只有不到7万的步兵,鲜卑族人撤去了他们驻扎地的游民。
这时的北边游牧民也开始种植少量的植物。有部分人是靠开垦和种植来补充口粮的。
11月进入原鲜卑人的驻地,这里只有土胚房屋几十座。
此刻早人去屋空。连屋子里的瓦罐都没有滴水。
伺候在十里范围没有看见任何的人迹。
令士兵在此地安营扎寨。
160大车的木栅栏立刻被安装在营地的外围,两道木栅栏相聚3米。中间开挖两米深的壕沟。取出的土堆放在第二道木栅栏后形成高台。
营地中的帐蓬按井字型排列,长矛手在土台上放哨,重步兵在各门站岗,和营区内把守库房货堆。
弓箭手在营区里来回游走巡逻。
坐在大帐里,收到使者的回信。强悍自傲的鲜卑部落头领不认为我有实力和他们一战。拒绝了我合并部落,驻地开垦的安顿游牧民的计划。
说来也很难,广大的北地游民数量惊人,但年年干旱少雨。能提供羊群马匹吃的草料极少。游民彼此之间还是矛盾重重。
彼此的抢夺和杀戮的事频有发生。
很多在外掠夺和征战的男子回到原部落时,自己的家人可能都被别部的人杀了,女人也被抢去了。
如此的局面,作为干旱时期的大头领在忙于自己的内部调解都应接不暇。
他此刻都无力平衡草原上众多部族的琐事。
此刻的鲜卑大头领正在聚集各势力大的部族讨论此番南下的掠夺计划,此刻得知一支人马突入到他的领地内部来了,他有点头大。
打这只队伍吧,一路看不见任何破绽,刺猬般的防卫,简直是烫手的山芋。
(注:鲜卑族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後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西元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统领。东汉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
第二十三章节弯弓猎雁
第二十三章节 弯弓猎雁
196年秋11月。
鲜卑族的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头人们都在阴山脚下的大帐聚集。离我的本队大营不到50公里。
我坐在一个高处的坡上,面对不远的阴山山脉吹起了银笛。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不甘寂寞一直嚷着和我同出军营的大乔此刻是16岁的青春少女了。小乔才过14岁,行马打战不便带两女一起出远征,好在貂蝉要教导小乔她跳舞,小乔也不便多计较,最后许诺她再出征就一并带她,她才安静的呆在家里。
一路坐在我的马前鞍桥上的女孩是十分的享受这出塞的一路山水风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