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抬眼一扫那呆立门边的小道童道:“老人家,似乎这‘白云观’内,只有这位小真人一人?”
公孙彤悲叹说道:“是的,关大侠,听说这儿的几位真人都被他们害了。”
关山月双眉一扬,道:“老人家,小真人孑然一身,无依无靠……”
公孙彤道:“关大侠的意思,莫非让老朽带走此子?”
关山月道:“只不知老人家可愿意?”
公孙彤道:“老朽敢不遵命,再说老朽年过半百,至今还没个伴儿……”
关山月望着小道童道:“小真人可愿跟这位老人家去?”
小道童呆呆地点了点头。
关山月笑道:“看来他跟老人家有缘,此处不宜久留,二位请吧。”
公孙彤没再多说,举手微拱,一声:“关大侠,那么老朽就告辞了。”
走过去拉起那小道童出门而去。
关山月如释重负,望着那一老一小的背影,长长地吁了一口大气,然后,他笑了。
随即,他也走了。
这“白云观”内,陷入了寂静……
第三十七章 大 功 成
树从根上起,水从源头来。
去年的二月二十六,圣驾临幸虎邱,三十,游邓尉山。
“邓尉山”上有座“圣恩寺”,“圣恩寺”里有位老和尚法名洁志,在当年康熙巡游江南的时候,他接过驾,如今七十三了,白髯飘拂,跪在山门接驾。
皇上很高兴,当即就命太监赏老和尚人参两斤,哈密瓜、频婆果等赏了一大堆。
皇上还伸手摸了摸洁志的白胡子,说了这么一句话:“和尚老了。”
三月十二,到无锡惠山,驻跸在寄畅园,园中有棵大樟树,树身粗得要三人合抱,皇上常在树下散步,后来回京去,还常写信去问:“樟树无恙耶。”
当时有一个富绅叫查慎行的,他做了一首诗寄呈皇上,报树身平安,那首诗是这么说的:
合抱凌云势不孤,名材得并豫章无,平安上报天颜喜,此树江南只一株。
康熙自从在江南见了洁志老和尚后,回到京里就常惦念着老和尚,于是便差内官前去江南把洁志老和尚接到了京里来,举行了“千叟宴”。
所谓“千叟宴”,是邀集六十五岁以上的满汉臣民,共是一千个,用暖轿抬进“弘德殿”去赏宴。
一连三天都是洁志老和尚为主,另外还备了一桌素酒赏洁志和尚,康熙也坐在上面陪酒,一时欢笑畅饮,许多老头儿都忘了君臣之位,三天席散,皇上又各赏了一幅字画,这才把他们送回家去。
洁志老和尚临走的时候,对皇上说了几句话,那几句是什么话,别人无从知晓,康熙余兴犹存,也没放在心上。
这一年,皇上十分高兴,在正月到二月的时候,巡幸几甸,四月到九月,巡幸“热河”,十月幸“南菀”,行围猎,皇上亲身跑马射鹿,十分勇武。
而过不多久,皇上忽然害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于是他吩咐移驾到“畅春园”的雍宫里去养病。
这消息从隆科多的嘴里传到了雍郡王的耳朵里,雍郡王忙了起来,连福晋也来不及叫就跑到了“畅春园”去叩请圣安。
可是刚到离宫门口,太监挡了驾:
“王爷,皇上病势沉重,心里烦躁,曾经有过旨谕,不见家人,您请回吧。”
这儿不是雍郡王发威的地方,他皱了眉,没奈何之下,只得在门外叩请圣安,然后退走了。
走,他并不是回府了,而是到隔壁那间屋去了,他进门,正巧有个宫女往外走,那宫女手里端碗银耳汤,走得匆忙,结果撞了个满怀,把一碗银耳汤全都洒在了雍郡王身上。
雍郡王心里正烦,如今碰上这件不顺心事儿。他眉一扬,眼一瞪,就要发作,而,他眼刚瞪便直了眼。
这宫女,美得出奇,杏眼桃腮,份外动人,如今她乍惊还羞,蹲下身,手绢儿忙往雍郡王身上擦:“王爷,奴婢该死,奴婢该死,您请……”
雍郡王跟他的那位舅舅一样,有寡人之疾,他定了定神,目光一转,含笑把那宫女扶了起来,道:“没关系,没关系,你不是故意的,也是我自己鲁莽,起来,起来,让我看看。”
那宫女一只手被雍郡王握着,羞红了耳根,低着头站了起来,雍郡王目现异采,另一只手又托上了那宫女的香腮,轻薄得近乎放肆:“抬起头来,抬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