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不是职业画家。综观所有留存至今的张爱玲面作,你就会发现张爱玲所厕的没有油彩俩,没有水墨画,没有大幅作品;她所画的全是速写、素描和漫画,全是小幅作品,甚至小得不能再小。张爱玲仿佛是不经意的随手涂抹,任意勾勒,不但《流言》插图是如此,《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小说人物画像也是如此。但神妙的是,就是寥寥数笔,或俩龙点睛,或形神毕肖,均构思奇特,谐趣横生。张爱玲的绘画语言是独特的,她的创意令读者过目不忘。因此:
与她的文字天才一样,张爱玲的绘画天才也是显而易见的。张爱玲的画与她的文字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张爱玲的画是她心灵的自由飞翔,
张爱玲的画是二十世纪中国作家绘画中的精品。
惟一的也是独特的 图典本《流言》编后记
距今五十八年之前的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张爱玲以个人名义出了散文集《流言》(委托上海五洲书报社经售),继小说集《传奇》之后,再一次让上海文坛惊艳。
《流言》的别具一格,不仅在于此书所收三十余篇长短散文干净利落、机警犀利的文体,诚实不伪、迥于传统女性书写风格的冲击力,还在于全书配有作者亲绘的二十二题精妙插图,使《流言》焕发出图文并茂的独特的魅力。
张爱玲自小就有绘画的天分,喜爱东涂西抹,她后来回忆自己九岁时就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天才梦》)。一九三七年夏,她自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高中部毕业,在答复校刊《凤藻》的个人性格调查时,在拿手好戏这一栏内填写的也是绘画,而非文字写作。也许读者想象不到,张爱玲最早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而是漫画。她中学时代画的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竟然刊登出来,换得五元大洋的稿费。在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正在香港大学求学的张爱玲,仍痴迷于绘事。由于战争期间特殊空气的感应,她画了许多素描,由同学炎樱着色。张爱玲后来回忆道:自己看了自己的作品欢喜赞叹,似乎太不像话,但是我确实知道那些面是好的,完全不像我画的,以后我再也休想面那样的图来。(《烬余录》)连她的俄国老师都愿意出钱购买她的厕。
()免费电子书下载
由此可见,张爱玲的绘嘲创作史几乎与她的文学创作史一样长,甚至可能更长。可惜她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的大量绘面作品,除了一幅发表于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半月刊上的漫耐《某同学之甜梦》,大都未能保存下来,刊登在《大美晚报》上的漫田也至今未见出土。
正是由于对绘㈣的强烈爱好,到了一九四三至一一九四四年问,张爱玲以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崛起于上海文坛,被誉为当时沦陷区文学创作最美的收获之一时。她又亲为这些小说精心绘制插图。据统计,《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年青的时候》、《花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八篇小说最初在杂志上发表时,均配有线条简洁、栩栩如生的插图,或为作者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或为,说中某个重要的场景。当年柯灵在评介这些小说时就曾指出:
张爱玲女士在近顷小说作者中颇;人注目,她同时擅长绘事,所以她的文字似乎也有色泽鲜明的特色。(《万象》一九四三年八月号) 。
然而,不知为什么,后来海内外各种版本的《传奇》和张爱玲作品集。均未收入这些增加读者阅读兴味的插图,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因此,当第一部散文集《流言》问世时,张爱玲再执画笔,亲绘大量插图,也就顺理成章了。《流言》中的插图有的直接为某篇散文而配,有的只再现某些人物或生活中的趣事。却都能与整部散文集浑然一体。每幅插图的文字说明也是画龙点睛。张爱玲对插图的迷恋,对插图与文字互动关系的刻意追求,在张爱玲的《流言》中更加显露无遗,比在她的小说插图中得到了更有力的映证。与张爱玲齐名的苏青在她主编的《天地》杂志上推荐《流言》时,就曾强调:
本书所载各篇,思想巧妙,文笔幽丽,如溪水之潺缓,如月下梵和琳独奏。凄迷动人。附图多幅,亦饶有风趣,如《夫主奴家》诸幅,辄叹其构思之奇绝。(《天地》一九四五年二月号) 。
张爱玲自己对《流言》的插图也较为满意,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张爱玲在致上海《力报》编者黄也白的信中就明确表示:
很高兴您喜欢我的画。有些实在不成东西,这次我要出的散文集《流言》
(原载1943年8月《万象》第3卷第2|)
应该指的是,像《流言》这样集;的展刁i作者的绘画才华,在张爱玲的绘创作史上是惟一的一次。以后张爱玲版作品,无论是小说集还是散文集,她都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流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惟一的一部由作者亲绘大量插图。凸现个人独特风格的散文:集。在为数不多的善于绘事的中国现代作家中,张爱玲无疑也成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位。
但是,《流言》插图与张爱玲的小说插图遭到了几乎同样的命运。长期以来,除了八十年代后期上海书店曾经影印过一次外,《流言》初版插图本已鲜为人提及。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随着读者列文学书籍插图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流言》初版插网本的基础上重编一部《流言》图典本以飨 张迷,也就极为必要了。
这部《流言》图典本理所当然地保留了张爱玲当年为《流言》所配的全部插图。只有一个例外,即初版本采用的张爱玲幅个人生活照(位于《(传奇)再版序》和《谈音乐》两文之问),凶翻制效果不佳,只能割弃。此外,《更衣记》一篇,还有个发表于一九四。i年月海《二。十世纪》英文月刊第四卷第一期上的英文版《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文扣另附有张爱玲亲绘的十二幅美妙的插图,也差一点被埋没,今年才被人发掘来,理应一并收入网典本。
同时。图典本增补张爱玲各个时期的肖像照、故居照、作品集书影和手迹,《流言》各篇散文中所提及的三、四十年代上海和香港的日常生活和战时生活的有关照片。中外作家和艺术家及其有关作品的照片,包括肖像、书影、剧照、画作、广告等等。其中不少是编者多年的查考所得,独家发现。书中诸文。凡已查明原始出处的均于文末注明,以备有兴趣的读者查考之用。对于插图的作用张爱玲早就说过:
普通一般的插图。力求其美的,便像广告画:力求其丑的,也并不一定就成为漫画,但是能够吸;读者的注意力,也就达到一部分的目的了:(《女作家聚会》) 。
《流言》图典本所选插图的范围当然已远远超出普通一般的插图。但张爱玲所提出的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正是编者编纂《流言》图典本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希望这部图典本的配图能与张爱玲的艳异文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互为诠释、补充和引申,从而帮助读者进一步走近张爱玲、理解张爱玲(原载2002年3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初版《流言》图典本)
揭开尘封的张爱玲研究史
有着这样名字的女人岂能写出好文章来?“
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尘封的历史一旦被揭开,往往令人大吃一惊。在张爱玲研究领域里。人们一直以为,虽然张爱玲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崛起于上海文坛,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张爱玲研究却是乏善可陈,即使不是一片荒芜,也只有迅雨(傅雷)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枝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