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太平公主与武则天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又比如衙门名称,她也改来改去,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六曹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不过一年,又都改过来。连官员的服色。仪仗队的旗帜,也常常改来改去。

改年号,改衙门名称,改官员服色,都是一种政治谋略,改这样改那样,人们已经见惯不惊,乃至以后把大唐改为大周,把皇后改为皇帝,大家也不觉得奇怪。

她还造了十几个新字,如新造的“(明空)”字,就是她的名字。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立意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但她觉得要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帝御座,还有关键的一步要走,那就是转变人的观念。

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很重,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女人当皇帝。“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成了普遍认可的伦理原则。洛水“宝图”出现虽然已做了些舆论铺垫,但还远远不够,她苦思冥想,终于想到可以利用佛经为自己服务。她把薛怀义找来,命他追查佛教经典,找出女人当皇帝的依据来。薛怀义不负重托,很快就找出了好多条。

比如《大云经》中就有一段佛主如来的预言,佛主对净光天女说:“汝将降生人间,成为女王,索管转轮王统治的四分之一领地。那时,汝将成为菩萨,感化众生。为此,汝现在天受女身。”

佛经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南天竺有一个无明国,国王名叫等乘,他有一个名叫增长的女儿。她容貌端丽,人人敬爱。国王突然死亡,诸大臣就请女儿继承王位。那女儿继承王位后,天下臣服。

武后看了这些,无比兴奋,忙叫薛怀义组织憎众对《大云经》进行注释,颂布天下。又在东西两京和全国各地建大云寺,命和尚登座讲解,贯穿当今太后是弥勒佛转世的主题,向百姓宣传。

读了《大云经》后,好多人才大梦初醒。以前,认为武后不过是想长期临朝罢了,现在看来她是想自己当皇帝。

投其所好的人有的是。

武承嗣的把戏有人接着玩,刻有图形文字的石头又从汜水捞上来,说是天降瑞石。武后最信这类东西,马上重奖发现瑞石的人,又组织一番祭祀,改祀水为广武。

还有人给太后送来三只脚的乌鸦,会走路的麻雀;有人报告说亲眼目睹一片祥云在上阳宫上久聚不散,又看见凤凰从明堂飞到上阳宫,聚集在梧桐树上,停了很久才向东南方飞去。

太后听了自然高兴无比,她觉得这皇帝是非当不可的了,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啊!

接着,侍御史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九百多人上表,请太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李旦为武姓。武后谦让一番,没有答应。

不久,又有六万多文武官员,皇亲国戚,僧尼道士,乃至外邦使臣,集体签名,上表太后为皇帝。群情激昂,请太后千万不要再谦让推辞了。

在全国一片劝进声中,许许多多人都向太后献媚献策,惟独她最亲近的女儿太平公主对此不甚热衷。

因为她也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

父皇去世后,她觉得母后所走的每步都是险棋,她所走过的路布满陷阱,只要踩虚一脚,后果就不堪设想。

就拿那次废中宗来说,如果那些武士真的被什么人收买,恐怕那天被拉出大殿打入后宫流放外地的就不是中宗皇兄了。

再比如徐敬业扬州谋反,振臂一呼,江南皆应。那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伪临朝武氏者,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泊乎晚节,秽乱春宫。”“杀子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一坏土之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真是写得太有鼓动性了,哪个读了不感动?幸亏他们内部意见不统一,指挥失误,才被派去的军队镇压了下去。

还有杀元老重臣,杀王室子孙。永昌元年四月七日的一天,就杀掉王公、大臣、武将三十六人。有一次连杀九员大将、三位中书令。一位中书侍郎。杀得朝廷上的人都稀了。那一天,母后杀红了眼,连她进宫见到母后都害怕。

再说用那些酷吏,造成多少冤案?母后明明清楚,却让他们胡作非为。直到最后,才说自己不知道,责任全推到他们身上,把他们一个个杀了,又给以前被他们冤杀的人平反。

尽管杀来杀去,人心也没有被杀服。

看那中书侍郎刘祎之,主张还政于太子而获罪,审问他时,拿出母后的敕旨,他竟不承认,说没有经过凤阁鸾台,不合法。来俊臣逼他检举他人以减罪,他说他不做告密之徒。太后赐他自缢,他与家人从容就餐,视死如归。

还有那个诗人陈子昂,本为尚书省一员小吏,却不顾一切后果向太后上书,反对大开诏狱。严刑逼供、滥杀无辜,“陛下不务玄默以救疲人,而反任威信以失民望”,请太后罢酷刑,施仁政。因为话说得实在,母后看了也不便追究。

更有那不要命的郝象贤,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一般官吏,竟被周兴安了个谋反之罪;他不服,向上级法官申诉,上级法官认为他无罪,却因此被免了法官之职。郝象贤被判了死罪后不服,在押往刑场的路上大喊大叫,把皇宫中的丑事抖了出来;又挣脱绳索,从路人手中夺过一根杠子,使行刑的人不敢靠拢。他便把冯小宝的故事从头讲来,是什么人,什么来历,太后怎样与他交往,一件件、一桩桩讲个详细。旁边的路人以及行刑官吏、解差听得津津有味把要杀他的任务都忘了……从此后杀犯人在押赴刑场前,都把嘴堵上,再不准他们有吼叫的可能。

这些,使太平公主想到古语说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想到先祖父太宗皇帝的教诲:“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她实在替母亲捏把汗。

更使她有想法的是驸马薛绍的死。他完全是无辜的。只要母后一句话,他就得救了。偏偏送太理寺交给周兴,谁不知道他那里是阎王殿有去无回?理由还很充分,不论什么人,只要犯了法,一律从严追究。“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亲侄儿,亲女婿自然也不例外。自家人都这样,你外姓人还敢不服?皇太后以身作则,其他人敢循私情?

最使太平公主难受的是,那天是她把驸马亲自送给太后的,母后竟也不给女儿留点情面。早知如此,我又何必那样做?让人家骂我这个女人心太狠毒,亲手把男人绑去送死。

越想,太平公主心里越不是滋味;越想,越感到委屈;越想,对母后越有想法。

大概母后也觉得做得太过分了,给我加封食邑三千户。我不希罕,也懒得上表谢恩。至于母后那些事,也无心插手。可进可退,先观望观望再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