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炮弹的飞行速度更快,所以在舰载战斗机投射的防区外弹药到达之前,炮弹就落到了美军基地上。也就是说,舰队炮火充当了航空兵的开路先锋。也正是因为前期炮火覆盖摧毁了提尼安岛上的战区防空系统,舰载战斗机才能将攻击距离缩短到500千米以内,使用射程稍近、但是威力大得多的弹药。也正是因为炮火覆盖了美军的军事基地,所以空中打击的效率才没有低到让人无法接受。
从战术上看,共和国海军将攻击关岛的时间安排在2日夜间,而不是1日夜间,也与利用舰队炮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仅仅出动舰载航空兵,在1日夜间,也就是印度洋上的战斗开始的时候,西太平洋舰队就应该发起攻击。
实战证明,不是没有办法防御炮火攻击,而是防御效率太低。
根据美国当局公布的战果,战斗中,关岛基地的拦截系统击落了上千个目标,其中大多都是重达450千克的舰炮炮弹。问题是,当时投向关岛的炮弹绝对不止这么点。从共和国海军公布的战报来看,参与炮击的有6艘巡洋舰与9艘驱逐舰,炮击持续30分钟,即便以正常速度开火,也投射了大约3万吨弹药,也就是相当于65000枚炮弹,因此美军击落的炮弹只是极少一部分。打完这场战斗后,西太平洋舰队就转向北上,并且在2天后回到琉球群岛的那霸港,参与炮击的15战舰均进行了弹药补给。按照共和国海军的作战守则,在弹药备量低于60%的情况下,只要进港就应该补充弹药。由此也可以大致断定,15艘战舰至少投掷了24000吨炮弹(15艘战舰最多能够携带6万吨弹药),即炮弹投掷量不会低于5万枚,也远远超过了美军拦截系统的防御能力。
这也正是拦截炮弹的艰难之处。
从技术层面上讲,拦截450千克级或者1000磅级的电磁炮炮弹的难度不会比拦截反舰导弹与巡航导弹的难度大多少。原因很简单,电磁炮炮弹在弹道末段的飞行速度一般在每秒8千米以内,相当于25马赫,而绝大部分反舰导弹与巡航导弹的末段飞行速度在20马赫左右。因为导弹采用了弹头与弹体分离技术,所以导弹弹头不会比炮弹大多少。关键就是,面对铺天盖地砸来的炮弹,任何一种拦截系统都显得无能为力。要知道,1门电磁炮在1分钟内投掷的炮弹是1艘战舰在1分钟内发射导弹数量的2倍以上,如果算上舰队炮火的持续能力,在以15分钟或者30分钟为单位的交战过程中,舰炮投掷的炮弹是战舰发射导弹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毫无疑问,在无法提高拦截效率的情况下,要将拦截能力提高数十倍,意味着要部署数十倍的拦截系统。即便不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部署这么多拦截系统,以及这些拦截系不会因为相互干扰而导致拦截效率降低,甚至完全无法作战,仅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这也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由此可见,拦截炮弹,仍然是世界性难题。
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共和国与美国海军会全力发展电磁炮,并且在新式战舰上配备更多的电磁炮了。
同样的,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没有急着建造新式航母,也与此有关。
当然,在新战术得到确立之前,航母仍然是海战的核心力量。
关岛与提尼安岛遭到打击之后,正在关岛南面大约750千米处活动的第七舰队立即转向北上,并且出动舰载战斗机前去攻击共和国的西太平洋舰队。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第七舰队的“罗斯福”号航母总共出动了72架舰载战斗机,其中48架携带反舰导弹执行对海攻击任务,另外24架为护航战斗机。
问题是,西太平洋舰队并未逼近关岛,就连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斗机也是在几百千米外投射的弹药,随后就转向返航了。
也就是说,美军战斗机从“罗斯福”号上起飞的时候,西太平洋舰队已经返航。因为关岛上的安德森空军基地遭到全面炮击,暂时无法让战斗机降落,提尼安岛上的机场也遭到了炮击,无法接收舰载战斗机,所以执行攻击任务的48架舰载战斗机不得不在返航的时候抛弃反舰导弹(任何情况下,舰载战斗机都不能携带弹药着舰,更不能在满载的情况下着舰。如果无法抛弃弹药,飞行员就只能在舰队附近弹射跳伞,抛弃战斗机,而不是冒险降落到航母上)。
根据共和国与美国公布的战报,双方的舰载航空兵并没遭遇。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单方面的打击行动,而且是一次仅仅持续了30分钟的,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的突袭。
因为双方并未直接交手,所以这场战斗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
严格的说,是没有引起中立新闻媒体的重视。虽然共和国与美国当局都在3日上午公布了相关战报,但是包括半岛电视台在内的众多新闻媒体均未对此进行大肆报道,甚至没有多少新闻媒体认为这是一场战役。
如果换个角度的话,恐怕就没有人怀疑这场战斗的重要性了。
从3日上午开始,共和国海军航空兵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就开始向硫黄岛运送用来搭建野战机场的预制件,部署在日本横须贺的运输船队也在当天上午南下。受到关岛军事基地遭到打击影响,第七舰队没有积极北上,而正在赶来的第五舰认为了避免遭到西太平洋舰队拦截,也将航线向南调整了几度,打算到关岛南面去与第七舰队会合,而不是北马里亚纳群岛海域。也就是说,美军没有阻止共和国海军增援硫黄岛的作战行动。虽然在3日夜间,美国空军出动了12架战略轰炸机,经过瓦胡岛转场,用上百枚巡航导弹攻击了硫黄岛,但是在3日白天,共和国军队已经在岛上部署了拦截系统,并且出动了几架拦截飞机,所以美军的攻击并未得逞,至少没有给岛上的共和国军队造成太大损失,也没有对岛上正在进行的施工工作造成太大影响。
随着硫黄岛成为军事要塞,西太平洋上的战略局面也基本上定型了。
这时候再来看2日夜间的那次仅仅持续了30分钟的突然袭击,以及由此给共和国带来的1500千米的战略纵深,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提出质疑了。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61章 功败垂成
全面开打后,对共和国而言,局势有利有弊。
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裴承毅非常清楚战局的紧迫性,更清楚选择一个正确的战略方向的重要性。1月3日下午,会见了集约集团各成员国驻华大使之后,裴承毅将主持晚宴的工作交给了雍玉刚,自己则赶往总参谋部,参加由袁晨皓主持的军事会议。能够让裴承毅丢下几十名盟国使节的,只会是最重要的军事会议。
在前往总参谋部的路上,裴承毅接到了焦魃山的电话,全体代表大会已经批准了元首府提交的《战争动员令》,正式授予元首战争大权,即元首可以按照《战争动员法》、《战时状态法》等多部与战争有关的法令,调动国家资源、征用社会财富、征召国家公民,以所有必要的手段取得最终胜利。
这条消息并没让裴承毅感到激动,因为这只是迟早的事情。
客观的讲,不管有没有蔺慕勋这种“战争份子”的支持,与美国交战后,全体代表大会都会授予元首战争权,使共和国进入战争状态。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