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罗被晾在一边许久,自觉没趣,态度软了下来。
9日,他在广播里一字一句地把艾森豪威尔代笔的声明念了一遍,呼吁法军停止抵抗。
可是法军无一人理睬。
艾森豪威尔只好在达尔朗身上下功夫。
9日,克拉克飞到阿尔及尔面见达尔朗,俯下身子盯着比他矮一头的达尔朗,告诉他必须与美军合作,否则“就要坐牢”。
达尔朗依旧嘴硬,说要请示维希政府。
克拉克铁着脸猛拍桌子大喊大叫。
达尔朗无奈,只得下达停火令。
11日早上6时48分,巴顿收到法军已决定停止抵抗的消息。
这时从“突击者”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正在卡萨布兰卡上空盘旋。
巴顿随即给艾森豪威尔发电:“卡萨布兰卡法军投降。”
他想起来了:11月11日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纪念日。
登陆完毕后,艾森豪威尔一面派兵东进突尼斯,一面着手解决治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问题。
11日,他决定让达尔朗出任北非高级专员,吉罗任北非法军总司令。
作为交换,两人同意说服突尼斯法军与盟军合作。
13日,他与达尔朗签署了合作协议书,确认目前达成的政治安排,达尔朗保证“使法军和舰队满腔怒火转向德军”。
艾森豪威尔知道达尔朗是个狂热的仇英亲纳粹分子,在欧洲名声很臭。
但考虑到盟军下一步要在突尼斯作战,没有精力治理西北非这块辽阔而重要的大后方,因此必须借助法国人的力量。
而法国又没有别的可用之人,只有达尔朗才能带领法军倒向盟军。
他只有这个选择。
但美英报界却不依不饶地对协议发起了强大的声讨攻势,斥责艾森豪威尔与法西斯分子合作,甚至直称艾森豪威尔自己就是“亲法西斯分子”,弄得艾森豪威尔焦头烂额。
幸亏罗斯福发表声明解释说,这只是“权宜之计,惟一的理由是战事紧迫”。
声明中,“临时”一词反复出现,这又引起达尔朗的不高兴。
他怨愤不已地抗议:“美国人把我当成一只柠檬,榨干了一扔了事。”
艾森豪威尔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谢天谢地,圣诞节那天,一位名叫德·拉·夏佩尔的法国青年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12月25日,夏佩尔一枪打死了达尔朗。
吉罗接替了达尔朗的职位。
盟军登陆北非,法军与他们合作;同时还横刀立马,拦截落荒西逃的隆美尔。
希特勒此时正被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弄得七窍生烟,听到此讯,暴跳如雷,一气之下令德军占领法国南部维希政府的地盘,灭掉了这个傀儡,并派兵直奔土伦港,抢夺法国舰队。
法国海军料到这一手,早已在舰内装满炸药。
见德军杀来,便起爆炸药,把整个舰队自沉于土伦港。
希特勒同时还下令德军从西西里岛火速抢占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