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帝国第二部 > 第157部分(第1页)

第157部分(第1页)

了一声,几个纵跃,便跳到了牛车上猛亲主人。父亲摸了摸大黄,又对他说了句什么,大黄“汪汪!”两声,便又呼的跳下了牛车,蹲在荒草中看着牛车去了。

父亲一走,苏秦立即重新开始拔草,要趁着天亮尽量的多拔一些儿。暮色消失天黑定时,断墙下又堆了一大垛茅草。时下正当九月中旬,秋月将满,分外明亮。打了一捅清凉的井水,苏秦与大黄各自吃了一张干饼一块酱肉,大喝了一通甘凉的井水,便开始盖自己的草庐。这座小院子原来是一排三间草房,如今只剩下了四面断墙与架在墙顶的椽子。苏秦趁着月色仔细查看了断墙,觉得中间两面墙稍为完整,风雨冲刷的痕迹稍少,就决定用这两道墙盖一间草房。不用砌墙,就是屋顶上草抹泥,苏秦此刻觉得一点儿也不难。他先用铁耒挖土,围了一口很大的泥锅,又打了五六桶水倒进泥锅,然后向泥锅里填满选好的半干土块;等待泥锅泡土的时刻,便用那口柴刀剁了许多细碎茅草,扔进了泥锅,然后便赤脚跳进泥锅反复踩踏。月上中天的时分,一锅软粘适度的草泥便和好了。虽然是大汗淋漓,苏秦却是精神抖擞,一点儿不觉得困乏。三个月河西夜路的打磨,心力精力竟是比原来有了神奇的增长。一鼓作气,他便开始了屋顶上草。寻常间修建一间普通的茅屋,屋顶上草便是技术性最强的了,防风防雨的性能如何?全在于屋顶上草。讲究的茅屋,要上三重茅草,屋内方有冬暖夏凉的功效。苏秦当然做不到如此讲究,更重要的是,他毫不在乎是否冬暖夏凉,只求不要漏雨透风而已。如此要求,自然便简单多了。

土墙原本不高。苏秦先将一捆削好的树枝扔上墙头,再装好一个泥包提到墙下,然后手拿泥抹、腰缠麻绳爬上墙头。在墙头端详一番,苏秦放下带钩的麻绳,向大黄招手比划:“大黄,挂住泥包。”

“汪汪汪!”大黄绕着绳钩转了两三圈,竟真的叼住了铁钩,钩住了泥包!“大黄,好!”苏秦高兴的吊起了泥包,开始向椽子上铺搭树枝,再向树枝上糊草泥,赶一层草泥糊满,东方已经鱼肚白色了。苏秦没有歇息,立即开始铺干茅草。这是很需要细心与技巧的:要从屋檐铺起,每排草根部糊泥押紧,后排盖住前排的泥根,一排排押上去直到屋脊。正午时分,苏秦压完了一面茅草,高兴的从土墙爬下来,却双腿一软,倒在了大黄身边。“汪汪!”大黄已经变成了一只泥狗,原先丝绸般闪亮的黄毛,糊满了屋顶掉下来的泥巴。见苏秦倒地,它惊叫两声,凑了过来。“呼——”一阵粗重的鼾声响了起来。大黄嗅了嗅苏秦,摇摇尾巴也卧倒了。“呜,呼噜……”大黄喉头呼噜着,也靠在苏秦身上睡着了。

三、亘古奇书阴符经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原野上的一切都模糊了,孤独的草庐已经完全淹没在漫无边际的风雪之中。远远看去,只有那高高的桔槔与井台上的辘轳依稀可见,成为寻找草庐的唯一标记。大黄从旷野里飞奔过来,须得时不时的停下来瞅瞅桔槔,嗅嗅脚下,才能继续飞奔。大黄终于扑到了草庐门前,“汪汪汪!”的抖擞着浑身雪花大叫起来。

门板刚刚拉开一道缝隙,大黄便嗖的裹着风雪蹿了进去。“大黄,真义士也!”苏秦啧啧赞叹着,连忙拿下大黄口中叼着的棉套包袱,又连忙顶上门板堵上草帘,才回头拍拍大黄:“来,一起吃。”“汪汪!”大黄摇摇尾巴,径自卧到角落去了。“啊,你吃过了?好,不客气了。”苏秦打开棉套,拿出里面一个尚有温热的铜匣,拉开盖子,便见一匣满荡荡的软饼酱肉弥漫出浓浓的香气。苏秦拿出一块饼一块肉放在大黄身旁的石片上:“这是你的,饿了就吃。”说完回身便大咥起来。苏秦已经两天没吃饭了。

草庐一结好,苏秦便开始了一种奇特的粗简生活。每日黄昏,大黄准时回庄,叼来一顿干食。他知道这是父亲的苦心安排,便也没有拒绝。几天之后,索性自己也不再动炊,就是这每晚一顿干饼酱肉,喝一通老井的甜水了事。瞌睡了,便在草席上和衣睡上一两个时辰,醒来了便到井台上用冷水冲洗一番,立即又回来揣摩苦读。日复一日,倒是分外塌实。前两天突然下起了漫天大雪,苏秦才恍然大悟,已经是冬天了!看看风狂雪猛,他没有让大黄回庄,可也忘记了自己动炊,竟硬是一天一夜没离开那张破木板书案。直到方才大黄在门外狂叫,他才猛醒,大黄自己偷偷回庄了!

狼吞虎咽的咥完了软面饼与酱肉块子,苏秦精神大振:“大黄,雪很大么?”“汪汪汪!”

苏秦笑了:“我去赏雪了,你歇息吧。”刚拉开门,大黄却已经嗖的蹿了出去。茫茫原野,风雪无边,充斥天地间的只有飞舞的雪花与呼啸的风声。极目不过丈许,闻声不过咫尺。苏秦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能感到冰凉的雪花打上脸颊,呼啸的寒风掠过原野。久旱必有大水,秋末入冬三个月一直没有雨雪,上天幽闭过甚,自要猛烈的发泄一番,上天无情,却有人道啊!

住进草庐,苏秦心底深处的那股烦躁急迫便消失了。他的第一件事,便是翻检书箱挑选书籍。自己书房的那几箱书,他只选出了老师临行赠送的《天下》,其余诸子大师的文章抄本,他都觉得与自己所要做的事太过疏离,没有必要再花功夫。东归的路上他已经想好,自己学问的面上渊博,缺乏的却是专注一点的精深。这一点,就是对天下大势的洞察。要锤炼这种见识,需要的不是具体的就事论事的学问,而是高屋建瓴鸟瞰天下的眼光境界!可是,到那里寻觅这种启迪智慧之门的钥匙呢?记得老师有次对他们讲到太公吕尚时说:“人之能,不仅在学,且在悟。悟之根本,不在少学,在难后重学。大难而有大悟,始得大成。”那时,他与张仪都觉得,这只是老师针对太公这种“老才老运”说的,与他们离得很远很远。况且,战国名士大多都是年青成名,都象太公那样耄耄建功,天下岂不成了老叟世界?然则一番磨难之后,老师的话却如此清晰的凸现出来了。天下事原本就不是一成不变,无论耄耄建功还是英年成名,大约这个“大难大悟”都是该当有的。“必须大悟,方得有成。”这就是苏秦在坎坷屈辱中磨出来的决断。

想不到,上天居然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竟使他得到了一本久闻其名而寻觅无门的亘古奇书!那天,他在翻检完自己的书箱后,无意打开了那只锈蚀班驳的铜箱。在他想来,父亲所谓的“老书”,一定是一些商家典籍。但无论如何,不看看是对不起父亲的。就在他打开铜箱翻检到最底层时,一本破旧的羊皮纸大书出现了。拿起一看,破旧发黄的封面是五个硕大的古篆,仔细端详,呀——《阴符四家说》!天哪,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这是真的么?他揉揉眼睛走到茅屋外边,光天化日之下,“阴符四家说”五个大字凿凿在目!旁边还有两行小字?拭目细看,隐隐约约便是“伊尹太公范蠡鬼谷子”四个名字!

“上天啊——!父亲——!”苏秦大喊一声,扑倒在地,哈哈大笑着连连叩头。“汪汪!汪汪汪!”大黄也狂吠起来。

苏秦发现的,是一本亘古奇书。这本书名叫《阴符经》。世人传说:这是黄帝撰写的天人总要。也有大家名士说:这是一位殷商高人隐名写的,托名黄帝,只在于增其神秘而已。这部《阴符经》,只有四百二十四字,其神圣地位却竟在《易经》之上!在春秋战国的大家中,认真揣摩《易经》并写出注文的,只有孔夫子。但将《阴符经》奉为圣典并潜心注文的大家,却是不下十家。更引人注目的是:但凡注文《阴符经》者,都是赫赫大名的将相学问家,譬如伊尹、太公、范蠡等,真正在野的学问家注《阴符经》者,大约只有鬼谷子一人。而这一人,又恰恰是志在精研治世学问的千古奇才。这本身就意味着:《阴符经》既不是《易经》那样的料事之书,也不是《道德经》那样的养心之书,而是开启权力大智慧的棒喝之书,是所有志在建功立业者的一把钥匙!

这就是《阴符经》的永恒魅力。

苏秦与张仪听老师专门讲过一次《阴符经》。老师说:“阴者,命之宗也,隐微难见。符者,命之本也,妙合大道。此谓《阴符》。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为《阴符》之根本。唯深微而能烛照,谓之阴。唯变通而无羁,谓之符。烛照以心,契合以符,《阴符》之意尽矣!”那时侯,老师手边没有《阴符经》,他们也只能唏嘘感叹一番。老师说:他对《阴符经》潜心揣摩了二十年,方能贯通经世之学。老师又说:“吾为《阴符经》注文三年,游历楚国,却不意丢失于客栈之中。此为天意,罚我不得尽窥天机矣。”至今,苏秦还记得老师说起这件事时的感慨嗟呀。

如此一本亘古奇书,却如何竟落到父亲手里做了“老书”?苏秦当真万般困惑。但他此刻已经顾不上想那么多了,二话不说,坐在门外土坎上便翻了起来……几个月下来,他已经能将《阴符经》倒背如流了。可这《阴符经》就象无边无际的棉套,只要轻轻一挤,就有汁液汩汩流出!一句话明明是懂了,可你联系不同的事情去想,便立即有了不同的心解,当真是“变通无羁,深微烛照”!且不说还有伊尹、太公、范蠡与老师四人的注文。苏秦只觉得,自己还远远未将《阴符经》咀嚼透烂,还得再下苦功夫。风雪扑面,苏秦却逆风而立,一字一字,高声吟诵起了《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