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国策的拼音 > 第1070部分(第2页)

第1070部分(第2页)

为了推行这一战略,早在2042年,共和国当局就以帮助伊拉克建设独立自主的国防力量为由,以合资的方式,在伊拉克开办了多家军火企业,扶持了一大批伊拉克军火商。经过10年发展,伊拉克的军火产业已经大有起色,而伊拉克的军火商也成为最有影响的利益集团。2052年底,伊拉克国民议会就批准了一项旨在加强国家战略安全的法令,其中明确规定,不但各地方政府要按照统一标准组建民兵,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在申请获得批准之后都有权以民兵身份持有枪械,也就是让民众拥有枪支半合法化。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20多年前,那还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在美军撤走的时候,伊拉克民间武装力量多如牛毛,流散在民间的枪支更是多得难以计数,保守估计基本上人手一枪,持枪率不低于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民间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可是到5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努力,伊拉克当局已经收缴了大部分流散在民间的枪支(多数都是一些在半个世纪前、甚至20世纪80年代制造的AK系列步枪)。

由此可见,伊拉克当局解除禁枪令,就是在为大战做准备。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共和国长远谋划的结果。

受此影响,共和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布局就非常明显了。不可否认,即便裴承毅打算牺牲叙利亚与伊拉克,也不可能无休止的退让,所以在库尔德斯坦以南地区,共和国采取了大纵深的防御部署,即把主力部队放在战线后方,前线防御的重任丢给叙利亚国防军,后勤保障的重任则由伊拉克国防军负责,共和国军队的任务只是机动防御。更重要的是,两河流域是共和国军队在中东战区的“最后防线”,即不管西边打成什么样子,共和国军队肯定会死守两河流域,挡住美军的前进步伐。正是如此,在过去数年间,共和国军队在两河流域兴建了大量军事设施,重新勘察地形,甚至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提前修建了防御阵地,做好了在这里打一场恶仗的准备工作。

在这一战略之下,共和国只需要在该方向上投入2个战斗单位,大约5万地面部队。

虽然没有办法证实在袁晨皓制订的战争计划、或者由李东石制订的作战计划中,对两河防线的具体部署情况,即打算用多少地面部队在这块有着数千年文明、滋润了多个民族的大地上挡住美军的前进步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中东战争打响前,部署在两河流域的共和国陆军作战部队就是2个战斗单位,即第二战斗单位与第20战斗单位,其中第二战斗单位是在年初的时候从印度调派过来的,而第20战斗单位则是该地区的常驻作战部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共和国在中东地区部署的军队多到可以立即发起进攻。

不管怎么说,两河地区是战略大后方,两河防线也是战略防线。战争打响的时候,共和国陆军还在叙利亚部署了2个战斗单位,另外2个战斗单位部署在库尔德斯坦(因为伊朗将共和国援助伊拉克与叙利亚、帮助库尔德斯坦建国看成威胁,所以在2045年之前就把共和国的军队全部赶了出来,不再为共和国提供军事基地)。从这一部署就看得出来,在兵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守住战线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了,根本不可能在防御都很吃力的情况下抽调兵力发起进攻,甚至连进行战术反击都非常困难。再看得深入一点就能发现,李东石将三分之二的地面部队放在了南方战线上,预示着在战争初期,即在遏制住西约集团联军的进攻之前,不会在北方战线上发起进攻。原因很简单,部署在库尔德斯坦的2个战斗单位总共也就5万官兵,需要守卫的战线却接近2000千米!

再回到目的上,也就不难明白,共和国军队为什么要在战争初期以防御为主了。

当然,在订下防御战略的时候,15万地面部队,加上盟国的上百万作战部队,以及陆续到达的增援部队,守住战线的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即便在西约集团联军的进攻初期,很难在外围战线上站稳脚跟,也能用空间换时间,稳步撤退到两河防线上。只要充分利用叙利亚与伊拉克的战略纵深,再加上适当动员叙伊两国的民众,在两伊防线上坚守到援军到达,并且守住这条防线的问题不会太大。

也就是说,共和国没有在战争爆发前向中东地区增兵,问题不是很明显。

与之相比,西约集团的兵力投入,特别是美军的兵力投入就很有问题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军计划投入的地面部队不是30余万,而是超过50万,即派往俄罗斯战场的大部分主力部队都应该用在中东战场上。保守估计,受大陆战场的影响,美军在战争爆发时投入的兵力比预期的少了大约20万。虽然作为应急计划,以色列与土耳其均按照美国的要求,在战争爆发前加大了动员力度,但是以色列是一个人口不到1000万的弹丸小国,哪怕理论上拥有400万军事人员(以色列实行全民皆兵的体制,即18岁到54岁的男性公民与18岁到48岁的女性公民都是民兵,且都配有枪支),可实际只有大约100万战斗人员(即年龄在18岁到24岁,且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男性公民)。而土耳其最大的问题是较低的国民素质、与落后的国家实力,即便在理论上能够动员上千万作战人员,对战争的贡献也远远低于以色列。

由此可见,战争爆发的时候,西约集团联军投入的兵力比计划的少的多。

可以说,这也是在战争期间,杜奇威不断向前线增派作战力量,最终派出了近300万美国大兵的主要原因。

除了兵力之外,西约集团联军还存在兵器、特别是先进主战武器匮乏的问题。

根据没有得到证实的消息,在战争爆发前,也就是土耳其向共和国与集约集团、以及伊朗等共和国的盟国宣战的时候,美国当局就做出承诺,在发动中东战争之前,会为土耳其提供30个师的武器装备,而且其中半数以上都是新生产的先进武器装备。正是受到这一承诺的影响,土耳其才会在年初参战,并且在美国出兵中东之前就出兵攻打库尔德斯坦、甚至在东部地区与伊朗军队打了几场小规模战斗。事实上,美国也兑现了诺言,在7月底之前将30个师的装备全部送到土耳其。只不过大都是美军淘汰下来的、或者是已经封存了好几年的老旧武器装备,只有1个装甲师与1个机步师的装备还算得上先进(这2个师的装备也是最先送到土耳其的,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准备送往俄罗斯在黑海地区的港口,因为俄军在第二轮进攻战役中迅速战败,丢掉了黑海地区的港口,加上黑海在共和国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内,所以运送装备的船队没有前往黑海,而是转道去了土耳其的港口。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这2个师的装备是被土耳其当局强行“接收”的)。

可以说,缺少主战装备是制约土耳其国民军战斗力的最大因素。

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看得出来,在中东战场上,西约集团联军不大可能按照最初的作战计划,即在南北两条战线上同时发起进攻。可以说,正是因为兵力匮乏、加上土耳其国民军的战斗力太低,杜奇威在全力增援俄罗斯,把共和国军队的主力吸引到大陆战场上去的时候,不得不调整中东战略,将全面进攻改为区域进攻,即在南面发起战略进攻,在北面以战术进攻牵制对方兵力。

问题是,这等于将半条战线交给了最不可靠的土耳其国民军。

如果是别人的话,犯下这样的错误还说得过去,毕竟在上战场亮相之前,没有人知道在美军指导下改革了10多年的土耳其国民军到底有几斤几两,而且在8月份之前,冲入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土耳其国民军表现得还算不错。可是作为上一次中东战争的指挥官,杜奇威非常清楚土耳其国民军的分量,也就没有理由过分相信这支看上去更加强大的军队,也就不应该把关系到数百万美军与以军、乃至整个大战胜负的重要战线交给交出去。不管杜奇威是怎么想的,他都得在手里留下一支足够的预备队,而且最好是按照战役与战略,各准备一支预备队,以应付不测。

毫无疑问,以美军在中东战场上投入的兵力,组建预备队肯定成问题。

可以说,这也是西约集团联军的致命缺陷。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