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他宁可重新给这些人网罗罪名,然后杀鸡儆猴。
整个情报系统,除了少量部署在北戎草原和东戎边界,几乎全部都调集到了中原大地上来,尤其又以秦川平原为重。
除了情报系统,宣传营的人员也一样能给他提供一些情报反馈。
得知宁安张家,建川柳家都与朝廷取得了联系,李洵并没有声张,而是让人继续盯着他们的动作。
「郡王,最近民间有些不利于您名声的言论。」
宣传营混迹市井,对此最为敏感。
「说什么了?」
李洵好奇道。
有人骂他不要紧,重要的是,这些言
论里透露出来的意图。
「他们说,您目无王法,抢掠民财,无皇命擅自脱离封地,不忠不孝,不配得到读书人的敬仰与效忠。」
这些话对李洵来说一点杀伤力都没有,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颇有兴味地问:
「民间怎么说?」
「黎民百姓说他们放屁,郡王对百姓好,谁不效忠郡王就是大女干大恶之徒!还说郡王根本没必要听命于昏庸的皇帝。」
「读书人们,确实有些对您有微词,说以后您要是想在秦川平原选人做官,他们绝不会去参加选拔。」
李洵听着这些,便明白这必然是朝廷或者当地望族士绅们的手段,无非就是想让他在秦川平原无人可用。
不过,这些人确实小看了他的人才储备与用人机制。
治理秦川平原,他本就没打算用本地人。
甚至可以说,以后都会采取异地聘官制度。
「无妨,秦川数郡的官员很快就会从肃城等地调拨,目前本就不必在此地招考。」
去年那些积极表现,力争上游的县令,功曹主簿们,目前正好可以调拨到秦川平原作为一方父母官。
而他们空出的位置,各方面制度已经成熟,便可以用上曾经在七部能力较为出众的老书吏。
为节省时间,基本上都不需要再进行一次选拔,将上次选拔的人员顺位补录,就可以填上其他基层的空缺。
那些说着不肯效忠于他的读书人们,若发现即使没有他们,也同样不影响他的官府运行,自然会是另一种心情。
当然,他也不会彻底断绝他们的希望,秋天还会继续招考,也不限制考生属地,愿不愿意去,就看他们自己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
「看来朝廷众官员与陛下,最近过得颇为清闲,你们宣传营在临川军营里可得加快动作了。」
李洵嘱咐道。
宣传营立刻领命而去,回去便传令加快在临川军营的宣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