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火炮使用的弹丸,或许能想办法克服。
但工坊设备,肯定要全部大换血。
可现在这套度量单位,的确已经严重制约了技术发展。
朱棣看向夏原吉和几名大匠,“不要担心钱,我们技术发展,已经被度量精度严重制约了,现在不改,将来迫不得已改,投入必然更大,你们先按照黍子直径,以十倍关系,搞一套全新度量标准出来,搞几个小型车床,咱们试一试效果如何。如果反复讨论后,无法确定路线,咱们就把所有的路线都试一遍,找出那条最好的路线!”
原吉几个孩子激动笑了。
就连几个固执的大匠也笑了。
……
看的众人面面相觑。
朱元璋勉励夏原吉等人几句,从研讨的小房子内出来,好奇问:“原吉他们高兴,咱能理解,怎么那几个反对原吉等人提议的匠人,也高兴笑了?”
朱标、常氏等人纷纷看向朱棣。
朱棣苦笑摇头,“父皇,你被那几个大匠的憨厚给骗了,他们巴不得折腾试一试所有路线呢,可又担心浪费钱,我生气,故意唱白脸,糊弄原吉等人,等着我发话呢!”
这群匠人‘狡猾’着呢。
虽然还保留着,对权力的畏惧。
不敢在他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要人才、要经费。
可却通过这种办法来达成目的。
他早看出来了。
原吉他们还年轻,才没有发现,这几个大匠在利用他们唱双簧。
朱元璋看着朱棣丝毫没有因此生气,若有所思。
参观到现在。
看着那些匠人和老四相处的方式。
他隐约找到,一样的匠人,在大明不行,来了东番却屡屡创造出新成果的原因。
老四给了匠人极大尊重。
极大支持!
大明能吗?
他倒是愿意给。
只要有利于大明,有利于朱家天下,他什么都能做。
可这种对匠人尊重、支持的风气。
大明现在那种尊贵卑贱,陈腐之气,能容忍吗?
风气不改。
恐怕朝廷就是把老四这套技术全都照搬回去。
也不会有鸡笼屿这般欣欣向荣,更别说发展创造了。
大概率,会像贫瘠土地中的庄稼,病恹恹。
想要改变风气,绝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何况,他都这个年纪了。
还能再活几年,都不清楚。
总之,老天爷,绝不会再给他二十年了。
恐怕十年时间,都未必肯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