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妒忌是庸才!”
“牢骚话越多,恰恰证明他们拿四哥无可奈何!”
……
朱棣笑着瞪了眼,几个嗓门最大的兄弟。
……
当天。
朱棣就在府内,搭建起了督办班子。
随后,便正式投入忙碌中。
别说,督办过程中,还真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督查匠作监准备情况,才发现,匠作监竟然还在把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制作长管身火铳。
而火药和弹丸的准备十分不充足。
朱棣暗暗捏了把冷汗。
此番北征,数十万大军中,他陆军第一镇、太子卫率、京营三支新军,总计就七万多人全部使用火铳。
再加上大明原本军中配属的火铳。
两种型号的弹丸,以及火药需求量十分大!
火药、弹丸如果跟不上,新军的战斗力至少缩减一半!
当即亲自插手,调整匠作监生产重点。
同时,担心匠作监为了进度,不顾质量问题,把东旭这个东番兵备官亲自派到匠作监盯着。
……
这一日。
夏原吉匆匆来到朱棣在府中,办公的官房。
见面后,就气喘吁吁把一个小袋子,放到朱棣面前,“师傅,有人在粮食上做了手脚!”
朱棣把茶杯推到夏原吉面前。
“先喝口水。”
话中,解开小布袋子,抓了一小把米放到手心。
米粒上,有一些灰绿色的斑点。
捏了几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
呸!
下一秒,朱棣就猛地吐出来,脸已经变冷,摊手指着掌心的米粒,“有没有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陈米也就算了。
将士们没那么多讲究。
可这些米,咀嚼已经发苦了!
冒着生死,盯着塞外的寒风,进入塞外征战,流血流泪,如果将士们只能吃到这种发苦的米。
别说引发疾病了。
就是士气,都会受到影响。
“这种米多吗?”
夏原吉摇头,“不是特别多,只有一部分,和好米掺和在一起,我们抽查都差点忽略,根据我们走访,这样掺杂的米,大约占所有军粮的三成……”
朱棣脸都黑了。
或许坏掉的米不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