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蒸汽机,等于是给人类迁徙,插上了翅膀。
朱棣带着一群人,出王宫,乘坐马车,浩浩荡荡,从世纪大铁桥,直奔设在燕京湾南岸的工业研究司。
研究司设在南岸的工业区。
就是为了让里面的大匠,能够便捷的得到整个工业区各个工厂的助力。
临时打造个零部件之类,都能以最快效率完成。
工业司在工业区中心,一个红砖墙大院子内。
朱棣一行人乘坐马车进入的第一时间,惊动了围观的匠人和孩子们。
众人纷纷转身,等朱棣下马车后,第一时间作揖行礼:“拜见王爷!”
嗒嗒嗒……
朱棣听到有节奏,有规律的轰鸣声。
视线第一时间越过众人向后看去。
“免礼!”
摆了摆手,径直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众人让开一条通道,朱棣终于窥探到了全貌。
一个竖着的,一人高的锅炉,下面炭火烧得通红,上面接着一根铁管。
弯曲的铁管向左侧延伸,进入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块头铁盒子里,铁盒子另一端,连接着一根来回往复的轴,利用连杆,带动一个轮子,迅速转动。
文武两班人跟着朱棣围着体积很大的轰鸣机器转了好几圈。
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全都打量一遍后。
“杨师傅。”朱棣冲站在附近的大匠招手。
杨六六,这是跟随朱棣出海的一名匠人。
可不是那种大字不识一个的匠人。
人家是祖传手艺,识字,还懂画图。
在大明时,主要是给大户人家建房子,打造一些精巧的梳妆台之类的家具。
什么榫卯结构,对人家只是基本功。
自己琢磨,打造的各种,拥有暗格、机括的梳妆台之类家具,十分了得。
福建人。
杨六六笑呵呵来到朱棣身边,“王爷。”
瞧瞧。
就连王爷,都喊他一声杨师傅。
这在大明,敢都不敢想。
他给福建很多富贵人家,建过房子,打过老爷太太赞口不绝的家具。
可人家从来只是称赞家具。
从未给过他一丝半点尊重。
朱棣指着锅炉,“这个锅炉,怎么不是我上次来,看到的铆钉结构了?”
“王爷,铆钉结构不行,气在里面憋得太大了,就会发生漏气,甚至撑裂,俺们最后求冶铁厂,先设计模具,然后用钢水浇筑了这个锅炉,除了和导气铁管的连接处,整个锅炉,都是一个整体,不漏气,而且还撑不裂,通过反复试验,俺们还在上面,设置了一个弹片气阀,用的钢弹片,还用到了沈家钟表厂,制作的那种发条钢片……”
朱棣看着杨六六,手指的位置。
“王爷,这就是咱们用往复式风箱的结构,设计的,连接轮子的两根连杆,上面一根粗的连杆,是给轮子提供动力的,下面一根连杆,连接箱子内,进气阀机括,当气体流入左侧,推动气缸活塞往右时,轮子带动这根细连杆,就会堵住左侧进气口,蒸汽就从右侧进气口,涌入气缸内,推动活塞往左,如此往复,就带动轮子转动了……”
其他人或许没听懂。
可朱棣全听懂了。
他凑到大铁箱子旁,注意到,这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对称的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