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靖就属于那种,一泡狗屎,都想划拉到自己碗里的。
凡是关乎海军的,不管现在用不用的上,统统都想划拉到自己碗里。
“不着急,这些船工十几年没造船了,而且,咱们要建造的海船,他们以前也没接触过,让他们慢慢摸索……”
众人聊着,走入船坞。
船坞并不算太大。
而且也是开放露天式的。
一艘水军战舰正在改造。
战船上的船楼被拆除,一根更高的桅杆耸立在船体正中央。
桅杆高低、风帆大小,都要和战船的大小匹配,找准一个最佳值。
这一年内。
就由于改造过的实验战船,桅杆过高、风帆过大,试航时,发生了多次翻船事件。
匠人们一直在摸索其中最佳比例。
已经有些成效了。
参观船坞后,朱棣询问:“火器工坊呢?现在能不能铸造我要的那种火铳和火炮?”
俞靖顿时眉开眼笑,指着海湾另一边:“殿下,因为担心引发事故,所以火器工坊设立在对面,保管让殿下满意!”
朱棣瞥了眼,肯定做出点东西了。
要不然,俞靖不可能这般得意忘形。
很快,众人来到海湾对面。
靠近工坊,就听到叮叮当当敲打声,以及匠人的吆喝声。
走入一个空旷大房子后,就见里面到处耸立着冶铁炉。
他粗略数了数,大概有三十几座。
大约有一百多匠人在里面忙碌。
“殿下,这边。”俞靖迫不及待领着朱棣来到房子左侧,一个隔开的小屋。
推门而入。
朱棣眼睛顿时一亮。
一柄十分精致的火铳,摆放在架子上。
管身很长,大概有一胳膊左右。
足足比朝廷现在使用的火铳长了一倍。
管身长,火药充分燃烧后,密闭性就高,射程也就更远。
“殿下提的铸造法,因为管身长,孔细,铁匠们暂时还做不出了。”
俞靖在旁边介绍着:“最后只能用铁皮卷,不过太耗时了,现在铁匠们正在研究,把一根铁棍烧红后,在铁棍上钻空……”
朱棣打量手中火铳,认真听着,“不着急,咱们现在主要制作大明现有,制作工艺成熟的火铳就行,长管身火铳制作法,继续慢慢钻研。”
他手中这把火铳,配有木柄枪托、火绳,外观已经十分像后世的火绳枪了。
拍了拍手中火铳,“这把火铳我带走,送回朝中,让朝廷的匠作监也研究……”
他这里的能人巧匠太少了。
送回朝廷,朝廷匠作监以此为模型,或许能更快摸索出,一条既快又省的制作工艺。
朝廷摸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