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奔袭,昨夜连夜攻城。
将士们本来就十分疲劳。
损失这么大。
和将士们疲劳也有很大关系。
没有恢复,就攻内城,仅剩的一万余人,恐怕得折损更多!
而且,未必能攻下内城。
与其如此,倒不如让将士们养精蓄锐。
“把咱们的炮车,搬到城头,马上瞄准内城元军火炮,想办法把元军火炮敲掉!”
内外城距离太近。
元军内城火炮,对他们威胁很大。
尤其若是被内外夹击时。
所以,必须在元军将领反应过来前。
尽可能多的打掉元军火炮。
“另外,把元军俘虏赶出城外,就地释放,把元军伤兵,派使节送到城内,让元军守城将领接收救治!那种快死了的,也送回去!”
谭渊等人纷纷皱眉。
伤兵送回城内的目的,他们明白。
首先,对元军展现他们陆军第一镇的仁义。
仁义这玩意儿,有用也没用。
若是元军势弱,注定战败时。
现在表现出的仁义,可以促使元军在战败时,迅速放弃抵抗。
其次,伤兵送回去,惨像必然影响士气。
尤其是那种快死的。
“姐夫,俘虏的七千多赶出城外,会不会去找纳哈出?若如此,他们又会拿起武器,成为我们的敌人!”
朱棣看向徐辉祖,又环视众人,不由笑了,“有这种可能,但他们回去,就会吧咱们陆军第一镇作战的英勇,传遍纳哈出军中,敌军必然受影响,而我们俘虏他们,却放了他们的行为,也能向整个北元军展现我们的仁义……”
……
“最主要,我们现在根本无力看押七千俘虏。”
他总共只有一万多兵力。
把七千俘虏放在身边?
太危险!
“杀俘我倒是不在意,可现在,当着整个内城北元守军的面杀俘,只会激起北元军的愤怒以及害怕,必然猛攻死守……”
现在的战争目的,就是尽可能迅速打下和林。
结束战争。
然后奔袭捕鱼儿海。
绝不能人为制造战争难度。
至于杀伤草原青壮,让草原短时间内一蹶不振?
意义不大。
只要此战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