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蓄就没蓄,没关系,什么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些迂腐老观念,早该扔了,长毛的混账混蛋,照样比比皆是……”
朱元璋笑骂着,百官中,许多人脸色都十分尴尬。
怎么都感觉,皇帝是骂自己。
朱元璋根本不搭理百官,用放大镜,打量着朱棣的衣服,伸手摸了摸领口的纽扣,“木质的?”
“父皇,这是用椰子壳制成的,耐用,打磨光滑,木纹也十分美观,染色性好,根据不同颜色的衣服,可以很好的把这种椰子壳制成的扣子,染成合适的颜色,吕宋那边椰子树特别多,村里百姓,买一台手工研磨机,日常休息时间,农闲时间,都能随时随地做一些,积少成多,满足纽扣需求同时,百姓还能赚取一些额外收入,尤其是一些干不动重体力活的老人,就做点扣子,就能减轻子女为他们养老的负担……”
“是啊,是啊。”朱元璋连连点头,“人老了,就百无一用了,咱们大明提倡孝道,可真正每天拼命才能活着的普通百姓,如何能好好尽孝?很多人不孝,不是真的良心坏了,是真的没能力,事实证明,你在吕宋做的更好,百姓生活容易,就连老人,都能从事其他事情,人老了,不会觉得自己没用了。”
朱元璋说着,捏着朱棣的衣袖袖口,“咦,这种布料很奇特,比你们在土桥村弄出来的那种劳动布薄,但是好像比劳动布更笔挺。”
“父皇,这是帆布,用棉花和麻混纺的……”
……
朱元璋就朱棣的穿着,都询问了好久。
令许多人暗暗心惊。
“走,带爹看看你带回来的好东西。”朱元璋抓住朱棣的手,就往新式马车走去。
朱棣为朱元璋介绍了马车。
详细介绍了车轴、玻璃、橡胶轮胎……
介绍完马车后,带着朱元璋来到装着钟表的马车旁。
捏住蒙在马车上的帆布,笑道:“父皇,看看这个新奇玩意儿。”
话落,猛地掀开帆布。
然后众人就看到,六台一人高的钟表,竖立摆放在马车上。
咚!咚!咚!
此刻,刚好已经是午后一点整。
下方摆锤摇晃,发出清脆提醒声。
朱元璋凑近了,用放大镜看着。
百官虽然不敢凑得太近,也全都伸着脖子,好奇打量。
朱棣指着表盘介绍道:“父皇,这根粗且短的指针是时针,这根是分针、这根是秒针,秒针转一圈是一分钟,分针转一圈是六十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其实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十二个时辰,东旭在研究弹道时,要研究物体下降,当时咱们以前使用的日冕,无法为他的研究,提供更细小的计时,他花了好几年,才研究出钟表,他研究的那台,特别大,现在收藏在燕京科技博物馆中……”
朱元璋一边听,一边打开钟表的玻璃门,凑近了听着有节奏的滴答滴答响动。
高兴道:“好,这次咱去燕京,一定要去看看东旭小子做出的那台原始钟表。”
话中,注意到随行负责赶车的海军陆战队将士,卸下来,正在组装的蒸汽机,抬手指着,好奇问,“这是什么?”
“皇祖父,这是蒸汽机!”被朱元璋拉着一只手,带在身边的祈婳,迫不及待道。
朱元璋微微愣怔。
朱标、朱樉以及百官也不由愣怔。
百官小声低语。
“什么是蒸汽机?”
“方孝孺回来时没说这个蒸汽机吧?”
……
刘伯温看着海军陆战队将士组装起来的,带巨大轮子的铁家伙,低声询问:“希直,你在燕京,没见过这蒸汽机吧?”
方孝孺摇头,“没有,可能是我走后,研制出来的。”
朱元璋已经拉着朱棣和祈婳的手,往蒸汽机的方向走去。
朱元璋靠近后,松开攥着朱棣的手,抬手,用手指轻轻敲击气缸,低头,笑问:“大孙女,这蒸汽机是什么东西,能用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