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有一计,不知能否成功?”
“说来听听。”
“若是官军,断无理由如此,故而学生以为,甚有可能的,无非两个。”
卢植看着董俷,“继续!”
“一,是黄巾贼;二是本地山贼!”
“黄巾贼多聚众而兴兵,应无此战法。”
“那就是山贼!”董俷沉吟了一下,“此处临近泰山,常闻泰山贼凶恶,应该是他们。”
卢植想了想,“泰山贼吗?倒是有可能……早先曾听朱公伟说过,泰山贼有一支人马,似乎颇为擅长这种战法。想当初朱公伟分兵各路,却被对方打得损兵折将。后来不得不集中人马,逐个攻击,而那伙山贼却不战而退,躲入了深山之中。”
董俷也听说过此事。
忍不住问道:“我记得那贼人领,名叫臧霸。”
“唔,就是这个名字。似乎曾在陶恭祖帐下效力,后来败于一伙反贼,不知怎地就跑去占山为王了。”
董俷沉吟片刻,突然起身走到了大帐门口,“小铁,去请糜芳先生过来。”
大帐外董铁应声而去,很快的,就领着糜芳来到了中军大帐。
“主公,唤糜芳有何吩咐?”
董俷示意糜芳坐下,然后问道:“糜郎中,请问你可听说过臧霸此人?”
对于臧霸,董俷有印象,但想不起来是什么来历。演义里应该出现过,但什么时候登场,却记不清了。
糜芳先是一怔,“主公说的可是宣高?”
董俷糊涂了。他看看卢植,见卢植点头道:“应该是此人。”
“哦,宣高此人我的确认识,而且当时交情不错。他本是华县人,后来因救父劫牢,而流亡北海。太平道作乱的时候,宣高投靠了陶徐州,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后来因为和穰山的一伙反贼作战不利,被陶公责备。宣高这个人,心气很高,那受得了这种责备?于是一怒之下,就带着部曲反出徐州,陶公几次征讨,都未成功。”
董俷和卢植相视,“此人本领如何?”
糜芳想了想道:“宣高大才,长于兵事,亦精于内务。家兄曾言,宣高可掌一州之地。他反出徐州之后,家兄更因此而感言说:臧霸一走,徐州只恐再无良将。”
卢植不免对此嗤之以鼻,但对臧霸却没有丝毫轻视。
但董俷却知道,糜竺此人身为大贾,其目光之敏锐,也绝非能等闲视之。故而深信不疑,盘算着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被臧霸拖着,实在是难以快行动。而雒阳的事情也迫在眉睫,如果这样被纠缠下去,董俷所担心的事情,迟早会生。
此人心高气傲,但亦有真才实学。
董俷心中生了收服之心,忍不住问道:“卢师,我想收服臧霸,可有什么对策吗?”
卢植道:“糜先生亦说,这臧霸心高气傲。想要将其收服,唯有一途。”
“请老师指点!”
“将其彻底击败!”
董俷一听,有些为难。
“可他不与我等正面交锋,如何将其击败?”
卢植却笑了,看着董俷也不回答。
心里莫名一动,董俷突然计上心来,道:“学生有一计,若能成功,则臧霸难逃。”
说着,却向糜芳看去,“只是收服臧霸,则糜先生却是最为关键。”
******
且不说董俷如何收服臧霸,在他赶往雒阳的时候,雒阳的局势再次生了变化。
董太后在往河间的路途中,遭遇盗匪袭击,当场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