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就发现了潼关城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防备从外部到来的攻击,针对出去的方向,城防工事就建设得极为简陋。
散关,蓝关,萧关的设计应该也差不多。
毕竟皇帝都在长安,这些关卡要是在朝着长安方向,设置重重工事,那岂不是在防备皇帝?
想到此处,李瑁又开口问道,“朕让你们整编南衙十六卫,此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李林甫揉了揉已经发麻的膝盖,急忙说道:“禀陛下,臣已经派人从俘虏中挑选出了三万士兵,他们都是年轻力壮之人。”
“怎么才三万?”
李瑁十分疑惑。
要知道原来南衙十六卫可是有十万大军。
两次和他们的战斗,他们都是溃败而逃,不可能伤亡很大啊!
李林甫急忙解释,“臣遵照陛下的意思,让士兵自己选择要不要继续服役。结果很多士兵都想回家了,不想再打仗。”
“难道你没给他们说朕每月会发钱的事情吗?”李瑁继续问道。
李林甫一脸苦笑,“臣都说了,可是大部分都是老弱想来混日子,不符合陛下的征兵标准,臣就把他们给淘汰了。”
事已至此,李瑁也只能接受。
毕竟自己是不名正言顺的皇帝,而不是到处拉壮丁的军阀。
想到拉壮丁,李瑁突然想到好像有个诗人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来着。
好像是诗圣杜甫写的石壕吏。
接着,李瑁又想到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
也不知道杜甫此时在什么地方?
能不能拉出来做事?
李瑁现在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缺人了。
朝中全是庸庸碌碌之辈,根本指望不上。
“你们可知道杜甫此人?”
李林甫和萧嵩二人同时摇头,“臣没有听过。”
李瑁的脸上顿时出现失望之色。
难道是还没有出仕?
以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性格,不可能不像李白一样到长安找机会啊?
据史书记载,李白和杜甫两人是好友。
李瑁想到这里,就打算等下次见到李白之后,问一问杜甫的消息。
李林甫见到皇帝的满脸失望之色,也把杜甫这人放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