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恺元先做一下。期末考试前,老教授又把题目拿给恺元看,恺元提出有一道题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过,不能再出了,随即表示可以帮老师再编一道题。恺元编的题让老教授非常满意,考试结果出来了,班里只有个别同学做出了恺元编的那道题。老教授万分感慨地说:这么多年,还没遇到过像你这么好的助教!
在那次为育才学校的家长们所做的讲座中,张炜说:“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智商等各种能力上的差异,孩子的智商可能不会改变,但他自身的潜力却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使他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使他的发展得到最大化。”
在振兴街第二小学读实验班时,在班里众多通过考试从全市范围内选拔出来的同学当中,张恺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升入东北育才学校后,他通过努力在这所人才济济的省级重点中学保持了以往的优势,还是班级里最好的学生之一;到了北大,在这所聚集了各地精英的最高学府中,张恺元依然是同侪中的佼佼者;而在斯坦福这样一所世界名校中,能够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的都是各国的数学精英,但张恺元仍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
每到一个新环境,张恺元都能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使自己的发展最大化,成为他所处环境中的佼佼者。考入斯坦福之后,在一次接受《辽沈晚报》记者高望采访时,张恺元说,“到世界名校读博士研究生,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争取做出世界级的贡献”。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张恺元是优秀的,但他的优秀并不仅仅体现在学业上,同时也体现在他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中。正如父亲张炜所说的:“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张恺元11岁就上了中学,比班里的同学平均小两岁,也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按说年纪小容易被欺负,但是在学校没有人欺负他,因为他跟别人关系一直很好。而且他学习好,能够帮助别人,没人把他当小孩看。跟同龄人在一起交谈的时候,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他都像老大哥一样。”父亲说。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张恺元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得了三等奖,“当时沈阳市每年都评选‘十佳中学生’,实际上这个名额每个班都想要,而他只得了个三等奖,还有更厉害的呢。”但学校最终把这个名额给了张恺元,因为给他大家是没有争议的。
育才学校的李秀华老师说:“张恺元特别朴实,是一个非常单纯、没有杂念的孩子,在他心目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学习努力、上进,为人实在。实际上他年龄在班里是最小的,但是个子很高,长得挺壮实,喜欢帮助别人。”
廉丽丽老师对恺元的评价是:“这个孩子还有一个优点,非常顾全大局,非常有爱心。”她还回忆起张恺元当初参加‘奥数’竞赛集训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他参加集训,单独学习,已经脱离班集体了,其他同学正处在高三复习阶段,这个孩子就跟我说:‘老师,大家学习都挺忙的,我负责给班里换水吧’,所以一到换水的时候他就回来,拿着两个桶默默地走出去,换完就走,也不耽误大家。”后来恺元还跟廉老师打趣说:“老师,我给班级换水,一方面给大家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我拎一桶,扛一桶,还锻炼身体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家庭教育的目的(11)
育才学校平均每年都有数十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在‘北大’、‘清华’,很多学生是以省为范围划定“老乡”的,但对于育才学校的毕业生来说,“老乡”的范围更多的是以母校为圆心划定的。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之后,张恺元经常找下几届母校考来的学生谈心,并主动帮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在“北大”,他刚满18周岁就被吸收入党;评选三好学生他全票当选。在素质测评打分中,满分是25分,张恺元得到了分,也是全班最高分,这里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给他打了满分。
在出国留学之前的9月18日那天晚上,张恺元特意去市政府广场参与录制了沈阳市民纪念“”大型活动。他要把这些资料带到美国去,以此警示自己和同学们勿忘国耻,并且还要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进行宣传介绍。
现在,张恺元虽然只身在外求学,但父亲说儿子在生活、学习和与人相处等各个方面都很让家人放心。正如张炜所说:“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在各方面尽早健康成长起来,不用家长再为他们操心,他们也不再需要家庭教育。只要我们努力了、孩子尽力了,那么不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会很欣慰地接受,并且无怨无悔。”
家庭教育考验父母的智慧(1)
小档案:
潘 睿,女,1985年2月22日生。
1993年自开原市红旗小学转入沈阳市启工二校。1997年考入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实验班日语特长班。2003年荣获东北育才“大友太郎奖学金”,于当年10月赴日本留学。
在东京ABK语言学校学习半年,现就读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系统创成专业。
三岁学会查字典的小书迷
1985年2月22日,潘睿降生了。回忆起初为人母时的情形,母亲充满感慨地说:“我介绍给年轻妈妈的经验就是,从孩子生下来开始,你别认为她不懂事,而应该当成她什么都能听得懂那样地跟孩子交流,这样孩子成长得会特别快,懂事也特别早。”
从潘睿六个月的时候开始,父母就教她看图识字,“过一段时间以后,把上面的图挡住,再给她看下边的字,她就能念出来。实际上,刚开始她对字根本就没有印象,只是凭位置记,但是经过这样的反复刺激,她就把那些字都记住了。”
父母每天都给潘睿讲故事,她也经常把故事讲给周围的叔叔阿姨听。“实际上,刚开始她根本不认识书上的字,那些故事她是硬背下来的,但是等她把故事都背下来以后,那些字她也就全记住了。”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到两岁半的时候,潘睿就已经能够很流利地读报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