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志才靠在大石上,脸色腊黄,双目紧闭,冷汗涔涔。
曹操紧张的坐在一旁,几次欲言又止。他看了看戏志才面前的算筹,心情复杂。
世家果然深藏不露,居然有这样神奇的阵法,而他自诩熟读兵书,对孙子兵法研究颇深,却没听说过阵法的真面目。好在这样的奇才到了他的帐下。有了戏志才的帮助,他可以建一奇功,为袁绍除去心腹之患。此战过后,他将一跃成为袁绍帐下举足轻重的大将,再也不会是无足轻重的行奋武将军。
过了好半天,戏志才才睁开了眼睛。
“志才,如何?”
“两天内,昏君必来。”
“那我们能成功吗?”
“当然能。”戏志才强笑了一声,目光诡异的看着曹操,看得曹操心里一阵发毛,脸上的笑容也有些僵硬,讪讪的问道:“志才,有何不妥?”
“不知是怎么回事,我耗尽心力,还是有一点算不清楚。”戏志才的目光落在算筹上:“而且,从卦相上看,你可能有一劫。”
曹操倒吸一口冷气,面色发白,好半天才说道:“能解么?”
“能解,不让关羽上阵即可。”戏志才揉着太阳穴,一脸的疲惫:“我总觉得……他似乎与将军相克,水火不容。此人数奇如李广,倒是百年难得一见。”
曹操目光一闪,将信将疑。
。(未完待续。。)u
第137章 幕后人
曹操知道戏志才对刘关张三兄弟一直报以怀疑的态度。原因很简单,袁绍眼下打的虽是扶立陈留王刘协,逼刘辩退位,为袁隗报仇的旗号,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袁绍有自立之心。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大汉气数已尽,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不论是天意还是民心,都已经明白无误的揭示了这一点。
这几十年来天灾不断,各处都有黄龙出现,就是天意,更是民心。叛乱此起彼伏,“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并不仅仅是黄巾军的口号,更是无数人的心声。赤火生黄土原本就是一个谎言,了解五德说的人都清楚这其中真正的含义,而在背后推波助澜、蛊惑人心的正是这些人。
既然如此,刘备的心意就让人怀疑。他一边自称是汉室之后,一边又依附袁绍,其意难测。是迫于利害不得不如此,还是别有用心,谁也不敢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保持警惕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可是,除此之外,曹操还有另外一种想法。
戏志才的态度可能是荀彧的态度,还有可能是袁绍的态度,他们不希望曹操和刘备兄弟走得太近,不希望他得到关羽这员已经破境的猛将。关羽虽然跟着刘备投入了袁绍帐下,可是他桀骜不驯,高傲自负,一直和袁绍若即若离,反倒和曹操走得很近。这次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功成。关羽和曹操会更投契。这不是袁绍希望看到的,可能也不是荀彧希望看到的。
曹操什么也没说。
……
袁绍在大帐内来回踱着步,脸色很平静,只有嘴角微微挑起,带着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容。
案上放着两份紧急军报:一份来自轘辕关前的曹操,一份来自河内的张燕。
曹操、刘备会合了孙坚,把吕布困在了嵩高山里,戏志才布下了困龙阵,要伏击刘辩。
张燕率领十万黑山军进入河内,正在做攻击孟津的准备。他向袁绍讨要粮草军械。还要袁绍下令河内的世家支援他船只。以便渡河作战。
接到这两份军报,袁绍很愤怒。他知道自己上当了,曹操那个看似折衷的方案其实暗藏玄机。现在两路别部都脱离了他的控制范围,如果他不做出有效的应变。他将面临着一场重大危机。
如果曹操或者张燕抢先攻入京畿。而他这个盟主坐拥十余万大军。还在荥阳关前按兵不动,到时候天下人会怎么看他?
如果曹操杀死了刘辩,抢先入洛阳拥立刘协。那他如何是好?
如果张燕借他的名义在河内大肆掳掠,激起河内世家豪强的反抗,又该怎么办?
这个提议是曹操提出的,可是真正的幕后主谋却是荀彧。荀彧通过曹操的嘴,利用曹操的野心,不动声色的夺走了他的控制权。
他想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