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神话三国 > 第38部分(第2页)

第38部分(第2页)

荀攸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神情激奋:“奈何王莽泥古不化,急于求成,不仅未能致太平,反而激起了民变,功归一篑。刘氏宗室乘势而起,兴复汉室。”

“光武皇帝以河北为基,逐鹿中原,而有天下。一旦成功,便转而压制山东。为此甚至不惜取消都试旧制,只为压制山东儒门,不让他们有掌兵的机会。其后诸帝为确保皇室安全,重用外戚、宦官,又走上了前汉的旧路。”

“王莽败,儒门卧薪尝胆百余年,而今有袁氏。袁氏之起,源于孝明帝时楚王英之乱。”

“致天下太平,是儒门奋斗千年的目标。”

“袁氏反汉,代表的不仅仅是山东,而是儒门。”

“袁氏为什么能成为儒门的领袖?因为袁氏得到了一颗凤卵。如今,袁绍即将孵化这颗凤卵,凤鸟即将临世,圣人即将再现。陛下,你怎么可能取胜?”

刘辩听得冷汗涔涔。

荀攸的话给他打开了一扇门,将他的思路从简单的山东、山西对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一直推到从春秋战国就开始的儒法之争。听了荀攸的故事,他才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改朝换代的阴谋,儒门为此已经处心积虑的谋划了几百年。

如果袁绍代表的是山东,他还可以凭借山西人与之对抗。如果袁绍代表的是儒门,是天下读书人,那他还拿什么和袁绍对抗?打败了袁绍就行?错!打败了袁绍,还有其他人。正如王莽败了之后,儒门并没有放弃反抗一样,袁绍败了,同样有人会接过儒门的大旗继续战斗。

因为这几百年来,儒门虽然没有还没有取得最终的目标,却已经掌握了话语权,垄断了主流文化,在知识传承和积累上,有着毫无争议的主导权,有着无比雄厚的资源和坚实的后备力量。

历史上,袁绍败于官渡,以法家面目出现的曹操取得了胜利。可是儒门并没有放弃,曹魏立国之后就被迫取用了九品中正制,权力又转移到儒门手中,四十年后,世家代表司马懿建立晋朝。

儒门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至于唐宋以后,科举盛行,那就更不用说了。

更何况袁绍手中还一颗凤卵,即将孵化出传说中的神鸟凤凰。

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

大汉气数已尽,必亡不可?(未完待续。。)

ps:第一更,求订!

第121章 龙系血脉

荀攸目光灼灼的盯着刘辩,刘辩浑然不觉,眯起了眼睛,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中。他有些恐惧,面对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没有人会不恐惧。

荀攸一声不吭,静静的看着刘辩。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城府,就要看他在危险面前能不能保持冷静。他知道刘辩不是一个博学的人,就算这些天刻苦学习,也未必有人会给他讲这些。因为这本来就不是死读书的人能够明白的事,要想明白这一点,不仅需要博学,熟悉史事,还需要有见识。

正如被浪花迷了眼的人看不出水下的暗流,死读书的人也看不出纷杂事件背后的脉络。

刘辩想了很久,脸色忽然凝重,忽然嘲讽,直到他抬起眼皮,平静的看着荀攸,眼神中有一丝迷茫,却非常坚定。“你说得对,我的确没什么机会。”刘辩轻笑了一声:“可这不是放弃的理由。”

荀攸并不感到意外,淡淡的问道:“陛下打算如何做?”

“你说的是大方向。”刘辩端起酒杯,放在鼻端闻了闻,又慢慢的倒进嘴中,品味了片刻,又道:“而且,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荀攸皱起了眉:“错在何处?”

“我说不出太多的道理,但是有先例可循。”刘辩慢慢的敲着桌子:“山东六国与秦战,山东败了;七国之乱,山东又败;王莽篡位,再败;历数古事,山东也好,儒门也罢。都是败的一方。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朝廷虽然屈居下风。但是袁绍……”

刘辩举起了一根手指摇了摇,轻蔑的说道:“不管他是代表山东。还是代表儒门,不管他手中是不是有一颗凤卵,能不能孵化出凤凰,他都胜不了。”

想起了被四书五经统治,亡于异族铁蹄之下的宋明,想起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屈辱近代史,刘辩停了停,眼中流露出些许焦虑,但更多的是坚毅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往前看。如果儒门真的胜利了,也未必见得就是好事,更可能是一场遗祸无穷的灾难。我不能让这样的事生,我会全力以赴的阻止儒门,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荀攸喜忧参半。

喜的是荀彧见微知著,招招抢先;喜的是刘辩沉稳大度,没被他的一番宏论侃晕,依然能保持冷静。而且一点也没有气急败坏的征兆,甚至没有动怒。他似乎真的只是坐而论道,忘记了这是一个皇帝与降臣在说话;喜的是自己没有成为一颗废子。

不过,这也预示着儒门很可能又要迎来一次挫败。丧失一次绝佳的机会。

如果拥有凤卵的袁绍都不能取胜,那儒门的希望在哪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