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65部分(第1页)

第65部分(第1页)

者的“民间”身份怎样可疑。

“新传统主义”——从传统中找真理

五四运动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新传统主义”反对这一运动“全盘否

定”传统的主张;这一点相对来说在西方著作中最近以前很少受到注意。忽

视与这种倾向有联系的人物,是基于这样一种假定,即其在 1949 年的挫折已

使这种思想完全不值得注意了。我们首先要指出,这里要论述的人物和上面

讨论的大众文化倾向几乎没有关系。他们毫不难为情地面向过去的雅文化,

甚至当他们倾向于把雅文化等同于笼统的“中国精神”时也是如此。他们在

不同程度上也熟悉现代西方思想,并且毫不犹豫地利用西方思想来维护他们

的主张。按照李文逊的看法,从西方哲人寻求支持再次表明了他们思想的“新

传统主义”性质。这暴露出他们并不相信传统中国思想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

依靠寻找相当于西方观念的中国观念来挽救民族自尊心,这又是一个例子。

可是,虽然这种“浪漫的”文化民族主义多次出现(最显著的例子是 1927

年以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我们却不能先就断言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李文逊的看法,对五四时期以前刘师培、柳亚子等人的革命的“国粹”

派来说,可能是适用的。不过,这个老“国粹”派五四以后的后继者却是一

个完全不同的集团。梅光迪、吴宓这样一些人曾经在哈佛大学著名的白璧德

的指导下学习;虽和老“国粹”集团保持亲密关系,却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

的观点,这表现于他们的刊物《学衡》中。他们通过白璧德接触到文学批评

家充当生活批评家这一西方传统。白璧德把“古典的”和“浪漫的”范畴提

高到主要生活态度的重要地位。“古典的”,表示超历史的审美和伦理标准

以及个人道德生活中的“内心反省”。它意味着秩序和结构。“浪漫的”,

表示取消所有准则,在个人和集体生活中放纵感情,等等。《学衡》的领导

者相信这些便是贯穿于文化差异的范畴;他们还相信,儒家的社会准则和中

国的经典著作在中国是最“古典的”,这一点他们受到了白璧德的鼓励。这

是“文化民族主义”,还是对跨越不同文化的精神类似性的真知灼见,这个

问题还不能断定。事实上,这种特殊的“新传统主义”没有表现出多大活力。

把自己看作真正儒家学说代言人的梁漱溟,把整个“国粹”派的学术和审美

兴趣的中心当作“捡拾来的僵化腐朽货色”而不予考虑。①

值得注意的是,指出五四时期以后的“新传统主义”思想主线的人还是

极为善辩的梁启超。他曾作为出席巴黎和平会议的中国代表团的非正式成员

去欧洲,感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之后许多欧洲大陆思想家的忧郁感和

沮丧感。和欧洲思想家的接触导致他写了《欧游心影录》,这一著作简直就

是对“东西方文明”本质的全面的再评价。严复、陈独秀等人的著作中进行

过的这种讨论,总是以简单的易于处理的二分法把叫做文明的巨大综合体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