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主的失望促使新传统主义者在战后抨击“唯物质主义的西方”中团结起
③李大钊:《今》,《新青年》,4。4(1918 年 4 月 15 日),第 337 页。
①李大钊:《青春》,《新青年》,2。1(1916 年 9 月 1 日),第 16 页。
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甲寅》,1。8(1915 年 8 月 10 日)。
③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新青年》,第 296 页。
①李大钊:《新纪元》,《每周评论》(1919 年 1 月 15 日)。
来。这样,凡尔赛和约在所有方面都成了激发对西方改革模式重新评价的催
化剂,这一模式曾强烈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对中国和世界进步的观点。共和
政治的创伤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在和会上被出卖,使梁启超抛弃了进
化道德目的论的信仰。陈独秀(在这次战争中)曾把协约国的目标与公正的
理想等同起来,1919 年因凡尔赛和约而感到震惊,并由于他在反对和约的五
四示威中的作用而入狱五个月。到了 1920 年年中,陈已完全委身于马克思主
义的新的革命的社会科学。许多人从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追随梁启超或陈独
秀的方向,发泄对自由的西方的批评,并由于长期以来未能表露而更加猛烈。
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里,按照世界进步的一种模式委身于他们自己国家复兴
的中国人,一直倾向于掩盖西方对中国表露出的两面神的两副面目中的一副
面目。他们或者把他们对侵犯中国主权的愤怒分成各不相干的部分,完全就
事论事地对待这些侵犯行为,或者把中国弱小归咎于他们自己,以此为代价
而继续相信文明与强权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的前景和新传统主义的前景一
样,作为转回去相信外患应对中国许多问题承担责任的一种对照,可以解除
没有说出来的屈辱的辛酸。
自由主义的西方改革模式再也没有恢复它昔日的光彩。在紧接五四反对
帝国主义运动的氛围中,在激进主义者的团体中,最受攻击的自由主义的改
革信念是渐进主义。换言之,进化的和革命的变革方式越来越被认为是不能
共存的选择。早期的无政府主义者曾经认为,长期的历史前景以一种互补的
辩证法把这两者合成一体,在这一点上,青年毛泽东作为省城长沙的一名学
生激进主义者,是他称之为相信进化的“大同”信徒的反对者。相反,他提
倡“民众大联合”的动员,他断言这种动员能够很快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改
革。①胡适,一个知名的北京大学教授,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已成为约翰?杜威
的追随者,在 1919 年秋发现他所主张的唯科学主义的、以问题为方向的改革
方法这时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在一场叫做“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中,他的“一
点一滴”改革主张遭到李大钊的反击,李回答说,每一时代都具有从其经济
关系体制导出的时代基本方向的特征。李说,按照这一道理,该时代的所有
问题都可以证明是相互联系的,人民的觉悟能够达成一种共同基础,而且能
够为全部改革确定方向。双方都了解,赞成“问题”方法的论点是向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