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54部分(第2页)

第54部分(第2页)

概念所包含的神圣-世俗两极分化变得模糊起来。因此,儒家思想完全是一种

“宗教”的观念是有争议的,受到那些自认为是这一传统之内的人的攻击,

比那些传统之外的世俗论者的攻击甚至更为强烈。

康有为和谭嗣同的今文经学,首先以学说影响力的形式引进宗教问题。

作为自封的诸说混合论者,康和谭都认为所有历史上有名的三大宗教信仰都

有一个关于真理的共同核心——明显有助于基督教成为本体论的一种观点。

要使孔子成为宗教的建立者,把“仁”说成包含兄弟般的友爱,赞扬预言和

殉道者,以及表示希望宗教的救世主降临并拯救世界——这些无疑表明了这

些诸说混合论者正当他们否认这些观念的基督教独有的根源时,都曾被基督

教的动人故事触动过。康更为新教徒藐视教义常规的内在的心灵呼声的理想

所动,并喜欢把自己在中国的作用与路德对宗教改革的领导地位相比。①在谭

嗣同的著作中,基督教的影响最直接地表现于《仁学》的一些段落,这些段

落同意人类精神与肉体之间的根本的紧张关系,并断言儒家传统有它自己关

于不朽的教义的形式。②

今文改良者因这种教义上的诸说混合而得以提出他们的主要主张:儒家

思想具有“宗教”性质。但基督教在神学上对改良进化论的影响,和作为机

构的基督教会的实例相比,从短期来看,可能和这种主张更少关系。康有为

使儒家思想转变为一种国家宗教的著名运动始于 1895 年,并在 1916 年袁世

凯去世之前一直为他和其他的人执着地推行,事实上,和宗教上的关注相比,

更多地是社会-政治关注的反映。③康有为看清了立宪君主政体和新学制所表

示的政治世俗化要达到的程度,希望创立一个宗教专家团体,他们将主持正

式的国教。政教分离对他来说似乎是西方强国“双轮并驰”能力的一个关键,

是以一种双重制度来支持社会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认为,即使冲突激

烈时,宗教也能保持它令人敬畏的力量,道德也受到尊崇。④康的儒教蓝图是

顺应帝国儒家综合体的分裂,同时实行学者-官员的统治。然而,它只是对中

国当代需要的一种社会适应,而不是由于确信儒家真理需要这样的表现形式

而想出的策略。

这种把信仰作为社会道德支柱的功利主义的论点,赢得了某种支持。士

绅对他们看作随革命而来的道德崩溃感到沮丧,他们是地方孔教会网状组织

的现成的新成员;孔教会出现于 1911 年以后,并在 1912 年至 1914 年之间为

共和国宪法中的一条宗教条款而大事活动。这场运动得到康的同意,并且由

①见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第 704—727 页。

②《谭嗣同全集》,第 24—35 页。

③见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改革者和乌托邦主义者康有为,1895—1927 年》,第 4 章,第 97—136

页。

④康有为:《中华救国论》,《不忍杂志》,1(1913 年 3 月)第 21—22 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