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 > 第53部分(第1页)

第53部分(第1页)

年出版的受到喝采的《国故论衡》中,以更富于学术性的形式表述了这些观

念。①政治上,章-康论争与政治家派系的“改良”与“革命”的对抗相联系;

思想上,与儒家传留的相互对立的版本即古文-今文经典之争相一致。结果是

成为两种形成对照的考察圣人的现代方式,依照新儒学和帝国正统观念的标

准,两种方式同样是异端的,因为两者都不承认把传统上公认的经文当作上

古真正的黄金时代的传留物。②

在康有为手中,早期汉代口传经典的今文传统,暗示了一种孔子作为宗

教建立者的固有解释,孔子确曾在公元前 6 至 5 世纪创立准则作为他自己预

言的大同景象的传播工具。康的论证在学术上是复杂的,依靠找出语言学上

的根据而认为刘歆在公元 1 世纪树为权威的版本,是政治上被人授意的赝

品,并认为其原作的年代不早于孔子自己生活的时间。可是,断定经典是预

言书,使相信它们包含一个关于远古历史真相的真实核心成为不可能。如康

的批评者们所指出的,如果刘歆是作伪者,那么孔子也是作伪者。①康提出一

个儒家传统中没有前例的选择:或者神秘地信仰孔子是一个超越历史的人

物,或者怀疑经典记载的儒家黄金时代有任何历史的根据。

而且,这种怀疑主义产生了一个必然的结果:经典,不再被当作准则,

必须在现在认为产生了它们的时代的历史条件中被理解,也就是被当作出于

政治动机的杜撰,目的是用来支持周代的“后王”或他们的后继者西汉皇帝

的合法性。对康有为的批评者来说,他的理论既提出了一个虚假的作为神圣

信仰的创立者的孔子形象,又提出了对儒学的真实的、令人惋惜的评价,把

它当作帝国历史之中的国家强权的工具。康有为的理论不是把这种学问看作

思想体系,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和优先考虑的事情,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歪曲,

透露了历代知识分子政治家妥协的道德观;和有助于真理相比,他们的学问

更多地有助于发迹,最终促成了帝国的衰落。从这个意义上说,康的哲学和

历史论文转而不利于它们的作者,宣告了康、梁的改良运动是儒家谋求升官

发财的“经世”传统的一种当代的表现。②

①章炳麟:《国故论衡》。

②周予同:《经古今文学》。

①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所引,第 789 页。

②今古经文之争对民国早期历史编纂学的影响,在劳伦斯?A·施奈德的《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中有分析。

为了配合这种对今文儒家的攻击,章炳麟依靠更为传统的“汉学”传统:

孔子“述而不作”、“六经皆史”——即尚存的关于早期周代朝廷的政府记

载片断。不过,章利用这些先例既奚落了那种儒家学说可能是基督教似的宗

教的见解,也推而广之,断言儒家学派并没有特许的传播关于社会道德的使

命。在否定儒家调整社会的历史作用方面,他既否定了它的“内圣外王”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