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努力为孩子创造美好的生活,都想把家打造成孩子的幸福天堂。但多少人却把方法用错了,他们在使劲往家里搬来豪华家具的同时,不经意间把家的气氛搞坏了,让家动不动就变成了夫妻吵架打骂的“战场”,一座冷冰冰的没有生气的宫殿。孩子本该拥有的幸福,在这样的家庭中不知流失了多少。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这句话对做父母的有很深的启发意义。

把幸福安在家里,就是把希望给了孩子(3)

我认识一对夫妻俩都是很不错的人,先生是事业单位的领导,妻子漂亮能干,在一家不错的国企上班,还有个儿子。他们的生活,一般人看来是很舒适的小康水平,但他们却把别人眼中看似幸福的家弄成了无硝烟的战场。两个人隔三差五地吵架,邻里都知道他们的这个习惯。两个人性格都好强,谁也不让着谁。其实,这位妻子对我说,吵架的原因也没有什么大事,要不就是为了单位的事情,要不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两个人观点不一致就大动干戈。两个人吵完了,还都爱面子,开始冷战,谁也不理谁。吵了近二十年,才发现也没有什么矛盾,可是儿子的问题却成了他们最心痛的事。

儿子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一直生活得胆战心惊,他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又会吵架,从而变得神经质、敏感,不论在什么场合下,有谁说话声音稍高些,他就表现出惊恐、不安。孩子从小就特别希望爸爸或妈妈有一个不在家,因为那样家里就有几天平安了。现在这个孩子已上初三,在父母不断争吵和冷战中,他性情忧郁,脾气暴躁,成绩很不好,每天就是混混日子,让父母头痛得要命。夫妻二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不能自立怎么办。他们现在更发奋地赚钱,仿佛想给孩子挣够一辈子用不完的资产。但无论赚多少钱,他们考虑到孩子的问题时都没有安全感,没有满足感。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家庭生活中当然不可能没有冲突,好的家庭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团和气。

丽文和先生也经常会有冲突,但他们一般情况下会避开妞妞,在两个人之间尽快把问题解决了;实在避不开,也要尽量克制自己,至少不让争吵吓着孩子。有时也会请女儿出来主持公道,他们相信孩子的看法往往比较客观。他们很真诚地倾听女儿的看法,从孩子的视角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虽然妞妞小时候常常“断案不公”,不自觉地偏向丽文,但这至少能让先生意识到孩子的愿望,出于对女儿愿望的成全,先生也会主动认错。而丽文对先生也会经常让步,如果发现先生气愤得厉害,或是为了尽快结束争吵,丽文就会把自己的“原则”和“理由”都抛一边,主动认错,向先生和解。他们的争吵从来都是速战速决,决不拖到第二天,不让压抑的气氛长时间地笼罩在家庭里。父母的行为让孩子看到,人与人之间有些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

婚姻是最深刻的一种人际关系,人性的真实、文化素养、价值观、爱的能力等等都在这样一种关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两个成年人合写的生命自传,是让他们最亲爱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启蒙教材。

哪怕是离婚,只要理性和体面,也好于没完没了让孩子备受折磨的争吵。哲学家弗洛姆认为,如果夫妻二人的婚姻面临解体,以为给一个表面融合的幸福而不去分离,然而任何深入的研究都表明,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的决裂更有害,因为父母理性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的生活状况。

父母们常常想给孩子攒更多的钱,实际上多少钱都买不来孩子的快乐。财产今天损失了,明天可以找回来,但孩子成长中的幸福感、教育机会一旦损失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这里我把哲学家弗洛姆的一段话引用出来,和妈妈们分享:

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土地常常是母爱的一种象

征)被描写为“到处都流动着奶和蜜”。在那里“奶”是“爱”的第一方面的   象征,是关心和肯定的象征。“蜜”则象征着生命的甜蜜、生活的幸福和对    生命的热爱。大多数母亲都能够给予“奶”,但只有少数母亲能够给予

“蜜”。为了能给孩子“蜜”,一个母亲不仅必须是一个“好妈妈”,而且必须  是一个幸福的母亲——母亲对孩子的这种影响怎么说都不夸张。母亲对  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这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整个人  格有很深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人们可以在孩子们以及成年人中

间区别出哪些人只得到了“奶”,而哪些人则同时得到了“奶”和“蜜”。

父母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给他肌体赖以成长的“奶”,还要给他心灵滋润的“蜜”。如果说家庭状态也可以像酒店那样标注级别,没有比和谐幸福的家庭气氛级别更高的了。房子可以小一些,家具可以旧一些,电器可以少一些,但爱和亲密一定要多——幸福的家是胜于“五星级宾馆”的。

工作怎能成为不带孩子的借口(1)

儿童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任何情况都比不上父母丢下孩子不管更糟糕。为了工作,不管孩子,这是一个荒谬的借口。只要想做一件事一定会有办法,而不想做一件事却满是借口。

孩子离不开妈妈

妞妞刚刚一岁时,丽文先生所在的公司在大连办了分公司,公司派丽文先生到大连去担任主管,而妞妞的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也要照看叔叔的一个孩子,无法过来帮忙。丽文每天一个人带着妞妞,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妞妞的姥姥也在老家,距离丽文这里得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并且姥爷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奶奶说把妞妞送到她那里,由她来照顾。现在知道妞妞的爸爸要到外地工作,就更急切地要求丽文把孩子送回去,说她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

丽文当然知道婆婆是个又干净又麻利的人,也很慈爱,在饮食起居方面肯定比她会照顾孩子。但丽文却谢绝了,她要自己带孩子。

丽文当时就在附近找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白天丽文上班时把孩子送到老太太家去,丽文晚上下班了再接妞妞回家,一天就接送两趟。

但丽文并不能因此稍有轻松。虽然妞妞不大,但是家务活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先生在家的时候,两个人尚且忙得团团转;现在丽文一个人既要看护妞妞,还有一大堆的家务活等着她,丽文感觉自己一天不停地在转。

妞妞刚学会走路,正是最累人的时候,跌跌撞撞地到处走,一会儿都不安分,又对一切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动一动。丽文的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妞妞,在哪里干活时,必须把妞妞带到哪儿。

晚上丽文下班把妞妞接回来就赶紧做饭,可妞妞偏要玩,丽文想办法哄着妞妞不要动;打扫家里时,就把妞妞放在学步车里;洗衣服时先把妞妞放在学步车里,用布条扎起来,手里还要握个玩具,趁妞妞对那“新环境”还有点新鲜,丽文赶快把衣服较脏的部分在脸盆里用手先揉搓一下。但妞妞并不愿受丽文的摆布,丽文要洗衣服,妞妞拒绝了递到手中的玩具,哼哼唧唧地就不让丽文动一下;丽文急着赶快吃完饭上班,妞妞却把饭撒了一身,需要重新换衣服……丽文忙得从早到晚没有休息的时间,真是觉得需要像孙悟空那样长出三头六臂来才能应付。丽文笑着说,家里每天乱得自己都不想去看。

丽文以前一直不太会干家务活,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娇生惯养;结婚后又遇个勤快先生,家里的活儿差不多都让他干了。这一下子独自一人又忙孩子又忙家务,还要上班,实在是太累了。丽文哄着妞妞睡觉,自己都能睡着。有一次累得差点晕倒,大夫说,血压过低,应该休息几天了,可丽文哪有时间啊。

婆婆再次捎话来,要丽文把孩子送回去;在太原的姐姐让丽文把妞妞送到她那里,姐姐工作不太忙又做事麻利,自己的孩子开始上学,有时间照顾妞妞。丽文知道她们都很会照顾孩子,但她还是决定自己带,对亲人的好意都谢绝了。

工作怎能成为不带孩子的借口(2)

丽文能这样坚持,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婆婆没上过学,她这方面知识肯定不充分,尤其老人带孩子容易溺爱孩子;要是在这里差了一步,以后不知要差多少步。二是考虑孩子的感情,丽文觉得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别人再疼他,孩子也需要天天看到妈妈,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没有人可以取代妈妈的角色。

丽文说周围不少人都把孩子送给住在外地的老人看,一两个月回去看孩子一次。老人们都说孩子小不懂事,哭上几天就不想妈妈了,习惯了就好了。丽文认为事情不这么简单,这一点从妞妞当时突然看不到爸爸的惶惑上就能感觉到。

妞妞虽然不会说,但从女儿的一些表现和偶然的一些词语表达,丽文能感觉出妞妞小小的心一定是因为长时间看不到爸爸而难过。如果妞妞再突然看不到妈妈,而妞妞和奶奶、姨妈又不太熟悉,真难以想象那样的话,孩子会有多么痛苦。同时丽文也考虑,如果现在狠心把妞妞送给奶奶或姨妈,过几年后丽文把妞妞接回来,孩子不知又要有多长一段时间的情感失落。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认为,儿童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