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来一次,您还是否会选择父亲……
赵姨娘轻拍女儿的背,轻轻笑着说:“娘的一生就是如此了,能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如今能看到你过得好。娘就很满足了。也不枉我把你交给夫人教养的一片苦心了。”
华杺心中苦涩地嗯了一声,告别了赵姨娘。
赵姨娘感念宋氏大恩,当晚就带了亲手做的吃食去拜访宋氏。
宋氏听到丫鬟回禀,赵姨娘过来了。脸上露出笑容来。
赵姨娘这些年安分守己。从未给宋氏添过什么乱子……即便她生了嫡子。赵姨娘也没提过要把杺姐儿要回去,反而安守本分地做着自己的姨娘,怕杺姐儿因为她的身份会被人看低。还特地与杺姐儿疏远。
直到杺姐儿大些了,赵姨娘才渐渐与杺姐儿走动……在杺姐儿这件事上,宋氏觉得赵姨娘很聪明。
二房最闹腾的就数郭姨娘了,本来两个姨娘争宠互掐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她作为正室,早就做好了耳根不得清净的准备……却没想到,赵姨娘压根就不和郭姨娘争,性子恬静到让人觉得懦弱。
说实话,确实有些懦弱了……郭姨娘刚抬进来那会儿,三天两头就去找赵姨娘的事,赵姨娘非但不反驳,反而顺了郭姨娘的意,低头认错,那时候赵姨娘可没少被老夫人责罚。
直到郭姨娘生下庶子,她才把矛头转向了她这个正室……赵姨娘倒也安安稳稳地过了十多年,出人意料的大功没有,无关痛痒的小错倒是有一堆。
不过她也不是刻薄之人,也从未为难过赵姨娘……因着杺姐儿的关系,她还时常关照赵姨娘。
如今杺姐儿定了婚期,赵姨娘应当是过来谢她的。
赵姨娘规规矩矩地给她行礼问安,宋氏让人端了杌子给她坐,赵姨娘道了谢,说:“我是过来谢谢夫人的……这些年多亏了夫人照顾杺姐儿,杺姐儿才能长得这么好。如今说了人家,就要出嫁了,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谢礼,就亲手做了一些糕点,想拿给夫人尝尝……”
她让丫鬟把食盒拿出来,亲自把里头的糕点端到宋氏罗汉床上的塌几上。
宋氏微微地笑,赵姨娘做的大多都是她平素爱吃的,马蹄糕、薄荷糕、枣泥山药糕、豆黄卷等,五花八门,皆做得十分精致,看得出花了不少心思。
宋氏夹了块马蹄糕来吃了,笑着说:“姨娘的手艺可比我房里的厨娘好多了,这糕点吃起来甜而不腻,十分爽口。”
赵姨娘低了头笑,宋氏又吃了几块,就喊了贴身的丫鬟进来,跟她说:“把这糕点送到二小姐房里去,让她也尝尝赵姨娘的手艺。”
丫鬟低声应是,赵姨娘明白宋氏的用意,心中很是感激,宋氏说:“杺姐儿从小就乖巧懂事,人又十分上进,除了长房的榆姐儿,府里就数她最省心了……我教养她这么多年,也没操什么心,倒是她给了我不少欢乐。枫哥儿刚出生那会儿,杺姐儿才刚学会走路,就会帮着我照看弟弟了,连老太太都说她懂事。”
“如今她能嫁到刘家,也全是她自己有出息,与我没多大关系……姨娘倒不必为了这事特地过来谢我。我让你们母女生分了这么多年,倒是我该和你说声抱歉了。”
当初把杺姐儿抱到膝下教养,是因为她入府几年都无所出,想借杺姐儿在华府站稳脚跟……到后来生了枫哥儿,她却有些冷落杺姐儿了,没想到杺姐儿非但不曾责怪过她,还很体谅她,时常帮她照看枫哥儿。
杺姐儿处处替人着想的好性子,就算没有她,老太太也会给她寻一门好婚事的,宋氏不觉得是自己的功劳。
赵姨娘低声说:“夫人这说哪里的话,若是没有您,杺姐儿如今恐怕就只能给人做妾了。这些年我虽没有杺姐儿在旁相伴,却得了您的关照,我能安稳地在府里待了这么久,也全是托了您的福,我怎么敢责怪夫人。”
宋氏笑了笑,赵姨娘性子柔弱归柔弱,到底还是明白事理的人,她欣慰道:“不管如何,杺姐儿过几个月就要嫁到刘家了,以刘家的家风,定然不会亏待杺姐儿,我们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赵姨娘低声应是,一直以来因为刘家老太爷忽然过世,刘家二郎守制不能娶妻之事悬着的心,终于安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175章 谢礼
从年初六开始,朝事就渐渐恢复了,不过还处于年关,朝务并不多,还处于忙一日歇一日的状况。
华钊不忙的时候,就会约了大理寺的同僚,以前的同窗四处游玩,范氏则带了华杋姐妹走访相熟的亲眷,期间江氏还带着笙哥儿回了趟娘家,带回来好些年礼。
很快就到了元宵节,前来平国公府做客的苏静要回浙江去了。
元宵那晚,池舒媛和池曜拉着她去街上看花灯,池晏已回普济寺休养去了,池家二公子池易又是有妻室的人,也不能陪着她个未出阁的小姐四处游玩。
府里也就池舒媛能和她玩得来……池曜本是表哥,他们待在一处也是有不妥的,只是他向来不受管束,也不拘这些虚礼。
京城的元宵节十分热闹,四处都是大红的灯笼,看得苏静眼花缭乱。
池家两兄妹素来是喜爱热闹之人,一会儿拉着她去湖边放彩灯,一会儿又去猜灯谜,一会儿又挤进人群中看刷龙舞狮,兴致十分好。
浙江府的元宵节可没京城这么热闹,苏静也玩得十分尽兴,等回到府里已经亥初了,平国公早就等她们等到睡着了,倒是长房的伯父伯母,院子里还亮着灯。
明天苏静就要回浙江,池家大夫人特地让她到房里说话,叮嘱了她很多话,她都一一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