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曼婚 > 第112部分(第1页)

第112部分(第1页)

好像说的也很有道理,曼娘也对女儿道:“你外祖母说的对,红颜最易逝,就算是个天仙,又能多长时候?所以人最要紧是懂得道理,懂得了,才会知道什么是最要紧的,而不是成日和人比吃比穿比容貌比家世。”

最后一句,睐姐儿的大眼一转,就笑嘻嘻地对曼娘道:“娘您这是告诫我,不能天天穿新衣吗?可是我并没有去要也没有去和人比。”

这孩子,曼娘笑着摇一摇头,忍不住打个哈欠,新安郡主笑吟吟地看着她们母女说话,见曼娘打哈欠晓得她还是累的,也就带了睐姐儿出去。

新安郡主出去后去见了陈大太太,说了几句家常也就告辞,见琐事都有陈二奶奶料理了,心里不由在想,徐明楠要快些成婚了,不然这些琐事还是全交给自己,荷花已残,枝头金桂将开,寻个日子摆两桌酒,办个赏花宴的好。

曼娘又添了个女儿,满月酒时虽只请了亲朋好友,但送礼的人还是非常多,陈太妃那里赐了一个镶珠的金锁,宫里的太后和皇后知道消息,也遣人赐下礼物。这下满月酒上更是热闹,虽无当日睐姐儿满月时皇子亲临赐名的风光,也是人来人往,以得陈家一张请帖为荣耀。

曼娘本以为只是普通的亲友来贺,等看见那么多的礼物时候,倒吓了一跳,忍不住道:“不是说好只请亲友,怎么会有这么多贺礼?”陈二奶奶当然听出曼娘话里些许的抱怨,摊开双手:“没有法子,前日老太妃赐下金锁后,太后和皇后也赐下礼物,这个消息一传出去,送礼的更是多了数倍,收也不好,不收也不好,还要三婶子你定夺。”

水涨船高,这是必然的,可此时太过风光,也不是什么好事,曼娘接过礼单,飞速地看起来,看到不少素日来往不多的人家也送来丰厚礼物,眉不由微微皱起,拿过笔来做了标记,念着那几家的名字,让再加上三成还礼回去。

最后收下没有还礼的,就是平日来往十分亲密的人家,这些人家送的礼,也和平常差不多。清点已毕,曼娘觉得腰都有些酸,虽出了月子,还是不好久坐。陈二奶奶已经端给曼娘一杯茶:“三婶子你刚出月子就要这样劳烦你,是我的不是。”

曼娘喝完一杯茶才觉得喉咙不那么干涩,笑着说:“这也是我面上的事,只是这些人家,这会儿来烧什么热灶?”加三成还礼回去,一次可以,再多上几次,这笔花销也不算小,但愿他们能明白这背后的道理,曼娘沉吟一会儿,丫鬟来报酒席已备,也就出去坐席。

席上照例是那些往来应酬,除了谨哥儿已经定亲,陈府的孩子都还没有亲事,也有人拐着弯地问这些事,长子已然早定了亲,对慎哥儿曼娘只有拿徐启的话来搪塞,话音刚落就有人笑着说:“陈三奶奶,也不是我们在背后说你弟弟的不是,令弟这挑的,只怕都挑花眼了,也不晓得到底是什么样的姑娘才能入了他的眼。”

作者有话要说:小舅舅的婚事啊,头疼,什么时候才能掉下个小舅母来。

☆、婚事

这话里带有抱怨;曼娘抬眼望去;见是通政使的夫人,这是陈铭远的顶头上司,况且脸上又带了些酡红;看来是酒喝多了才忍不住抱怨,不由浅浅一笑:“阿弟也大了,我又嫁出来这么些年,他现在心里想的什么,别说我,只怕连家父都不大清楚。”

曼娘避重就轻;通政使夫人不由在心里叹气;自己女儿上回在徐家的赏花宴上见了眼徐明楠就念念不忘;论起两家门户,也是相当,若别人家,也会托人去打听个信,但徐家早已放出这样风声,也只有迂回抱怨几句,天下可还能去哪里寻一个徐明楠这样英俊有才又家世出众的男子?

旁边已有人笑着道:“才想起来,徐家二老太爷,也曾任左通政,这回陈三爷也任这职,叔祖和侄孙女婿同任一官,也是不多见的。”话题已然换掉,曼娘也就顺着话题说几句,弦歌她们的诗社这些日子也有些许小名气,也有人问起弦歌的婚事,毕竟弦歌过了年就十五,到明年底就满孝,之前说好,到时定亲预备婚事,十七岁出嫁正好。

弦歌婚事,自然是陈大太太和陈铭眉做主,这些人想问的,也不外就是陈家想给弦歌寻个什么样的夫婿,还有那遮掩着不好说出口的,弦歌备的嫁妆有多少?毕竟成家之后,也要穿衣吃饭,这些话曼娘当然不能交底,只说陈铭眉早已有备下。

遮遮掩掩,各自打听,座中已有人回忆起当初陈铭眉出阁时候的情形来,当日陈铭眉出阁,也是十里红妆,男俊女俏,好一对佳偶,现在陈铭眉守寡,不免也有人替她感伤几句,掉两滴泪。

应酬了好大一会儿,虽已是八月底,曼娘却觉得后背心都已经有汗出来,果然自家已许多日子没开宴席,连这样的应酬都觉得有些累。和镇国公世子夫人说了会儿她家的菊花,答应等九月初去她家赴赏菊品蟹宴,镇国公世子夫人又笑着道:“到时可要把你家睐姐儿带去,这孩子,怎么就那么精灵?我前儿看我闺女抄回来的她们社内的诗,睐姐儿做的,真是透着一股灵气,我还和我婆婆说,姑婆要晓得睐姐儿这样聪慧灵秀,不晓得有多欢喜。”

冲着自己女儿来的人看来也不少,曼娘笑着谦逊几句,等过了年,睐姐儿就十岁了,这个年纪已然不小,此时冷眼相看人家也是情理之中,只是镇国公府的那几个年岁相当的孩子,不是辈分对不上,就是曼娘觉得娇养了些,深宅大院长大的孩子,能不娇养的又有几个?也不是人人都似九阿公一样,舍得自己亲孙子年纪不大就出去游历。

女儿的婚事这样看来还真是有些难办,天下哪有这么十全十美的人等在哪里呢?看着坐在陈大太太身边,在那应对得体的睐姐儿,曼娘心里是既欢喜又惆怅,这个给自己带来无尽欢喜的女儿,也要操心她的归宿。

满月酒办完,曼娘又从陈二奶奶手里把这家里的事接过来,两人已经配合默契,不需要多说什么就晓得该怎么交接更改。陈四爷谋外放也有了消息,扬州通判缺员,陈四爷就补了这个职位。

扬州是不输给京城的花花世界,更何况江南女儿温柔似水,消息传出后,韩家更加急躁,韩氏在韩家已有一个多月,历来女儿归宁也有住这么久的,但那多是娘家太远,难得归宁一趟才住这么长日子,韩陈两家,也就隔了两条街的路程,哪有这么长住的?

任命下来的第二日,韩大爷就在衙门那里截住陈四爷,请他到自家一叙。韩大爷的来意陈四爷是明白的,略微推辞之后也就跟他去了韩家。

丫鬟进来报说陈四爷不回来用晚饭时,曼娘正在和陈二奶奶算这些有意打听弦歌的人家里面,有哪几家可以和陈大太太陈铭眉商量,听到丫鬟说陈四爷被韩家请去,陈二奶奶的眉不由微微一皱:“这事我们在旁边瞧着,也巴望他们夫妻早日和好,眼看着两个侄儿日日长大,这夫妻不和,外人倒罢了,他们弟兄们瞧在眼里,总是不好。”

曼娘应了声就对陈二奶奶道:“我瞧着这朱家还不错,朱五爷和你三弟也是交好的,这来说的是朱大爷的二儿子,那孩子以前我去朱家赴宴时也见过,也很聪明,只是朱老爷官位不显,现在还在史部郎中上,他都快六十了,仕途只怕也就这样了。”

陈二奶奶拿过另一个帖子:“其实吴家这个也不错,只是年岁稍微大些,都十八了,真成事的话,只怕一满孝就要嫁过去。”曼娘把桌上这些帖子都收拢起来:“不管怎么说,我们说了都不算,还要婆婆和大姐姐定夺,还是先去婆婆那边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