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惊,只见那人已经关上木盒,脸上露出胜利者的微笑。工作人员走过来将木盒取走,其他人我看看你、你看看我,又都低头干活。这时田寻也顺利拼好了图案,扣上木盒交给工作人员。
两分钟到了,又有八人上交了木盒,剩下十人还在苦心竭智的拼,看来再给十分钟也够呛能完成了。工作人员说:“余下的人不用拼了。”他将交上的木盒一一打开,把其中拼错的几副挑了出来。随后说:“共有十人拼完了图案,其中有六副拼错,余下正确的四人按先后顺序分别是:陈一飞、田寻、王若琳、苑良。”
田寻对面那人显然就是陈一飞,他面带得色,轻蔑的左右看着。工作人员又说:“陈一飞在看图的时候用了手机拍照,拼图时按照手机图像完成,属于作弊,所以不算成绩。”大家哗然,那陈一飞马上垂下了头,显得很沮丧。
这时有个女孩大声说:“这不公平!”
工作人员不动声色:“为什么不公平?”大家都看着那女孩。女孩说:“这七巧板这么难,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在10秒钟内记住七块拼板的位置,不能光凭记忆力就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吧?”
女孩的抗议立即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附和。工作人员微微一笑,拿起两块拼板说:“你说的很对,据科学研究:能在10秒钟内记住四巧板图形的人只有十分之一,更别说七巧板了!”
话一出口,大家又都愣住了:这么说,能在10秒钟内拼出七巧板的人岂不是比恐龙还稀有了?工作人员看出了大家的疑惑,随即解释道:“光靠死记七巧板是很难的,但有个诀窍可以大大增加七巧板的完成性,那就是只需记住七巧板图案中央四块板的位置,而其它三块就容易得多了,如果不信你们可以回去试试。”
屋里立刻响起了七嘴八舌的议论声,更多的还是后悔:早知道有这个诀窍,自己可能也早就拼出来了。工作人员收起木盒,伸手示意大家安静。他又说:“刚才大家拼图费了不少脑筋,现在大家轻松一下,我给大家讲个我朋友的故事吧!我有个朋友姓李,他是开私人侦探社的,远近闻名。今天一大5点钟,就有人敲他家房门,正巧那时我朋友内急上卫生间,他心想:这个时候会是谁敲门?比送牛奶的还早半个多小时。”
众人听他真的在讲故事,心情都放松了不少,有个急性子甚至插嘴说:“可能是公安局的吧?”大家哄堂大笑。工作人员说:“你别说,我这位朋友很有名气,有时公安局破案还真找过他,但这次不是。那时我这位朋友正在卫生间洗手,是他妻子开的门,只听见那人说:‘李先生在家吗?’”
“我那位朋友刚洗完手出来,还没看到那人的长相就开口说:‘不用问,肯定是找我办案的市民,你一夜没睡,大清早就来了,事情肯定很棘手吧?’后来经仔细询问才知道,来人真是个普通市民,昨天夜里他家发生了内盗案,他怕丢丑,当时没敢报案,反复考虑了一宿,最后决定找私人侦探帮忙。”
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述,又有人说:“你那位朋友又不是神仙,他怎么知道来的人一夜没睡?是瞎猜的吗?”其他人听了也都纷纷发问。
工作人员微笑道:“你很聪明,这正是我要问的问题所在,为什么我朋友在还没有看到来人长相的情况下,就能断定这人一夜没睡?”
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工作人员并不是在真跟他们讲故事,这又是一个智力测验。一个女孩说:“肯定是那人说话的声音很疲惫,从声音听出他很累,所以一夜没睡。”
工作人员说:“可如果来的人说话的声音很洪亮,中气十足,那又该怎么解释呢?”女孩被问住了,另一个人发言说:“可能来的人太早了,普通人不会起这么早的。”工作人员又摇头:“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虽然那人敲门的时候早了点,可也不能完全证明就是一夜没睡,因为有些人有晨练的习惯,他们经常在5点钟左右就起床出去跑步。”
众人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再没人作声。工作人员说:“我给你们提个醒,从来人说的话中找答案。”
大家疑惑万分,来的人只说过两句话呀:李先生在家吗?我找他有点事情!难道这两句话中还有什么玄机不成?
正在大家绞尽脑汁时,田寻说:“我知道为什么。”
大家哗然,都用不相信的眼神看着他。工作人员说:“你知道,说来听听?”
田寻不紧不慢的说:“按常理,我们在早起之后去找人,头一句话大多数都会这么问:李先生起床了吗?我找他有点事情。尤其是在5点钟这么早的时间更要这么问了,因为大多数的人在5点钟时还都是睡在床上的,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出去晨练。”
工作人员饶有兴趣的问:“继续说下去?”
田寻接着说:“而来的这个人一宿没合眼,换句话说,他从头天白天到晚上就没上床睡过觉,到了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敲人家的门,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头脑里暂时没有了‘睡觉’这个概念,并且在潜意识中先入为主的认为别人也没睡觉,所以他才会问主人‘在不在家’而不是‘起没起床’,这也是李先生判断他一夜没睡的根据。”
他的话刚出口,屋里就吵开了锅,有人直接质问:“你这种解释说得通吗?”
田寻道:“当然说得通。在1912年有位英国人类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实验:他让一个高度近视的人摘掉眼镜,然后让另外十个视力正常的人轮流控制处于三米开外的、写有文字的看板给他辨认,从三米处开始拉近距离,最后只有将看板移动到离他非常近的距离时,这个人才能够看清看板上的字,一连十次都是如此;然后把眼镜还给这个近视者,再让他控制看板给那十个视力正常的人辨认,结果这个近视者下意识的把看板一开始就移到对方的鼻子底下,原来他经过十次超近距离的辨认之后,已经在潜意识中认为其他人也都是近视眼,所以才会有这种行为出现。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自身代替现象’或‘意识复制现象’,并不是凭空现象出来的。”
听了田寻的话,大家有些接受了,可还有些人不太服气,有个人说:“那也不对,假如来访的那个人平时说话就是这种习惯,他就喜欢说‘某某先生在家吗?’,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啊!”
还没等工作人员开口,田寻笑着说:“这只不过是个推理题而已,王先生出题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检验一下我们的推理能力,不要太较真。”
这人不说话了。工作人员拍拍手说:“田寻先生说的很对,这只是个简单的测试题,请大家不要放在心上。”田寻又说:“其实这个题也不算是我答的,因为我早就知道答案了。”
大家又皆哗然。这下轮到工作人员吃惊了:“你早就知道答案了?为什么?”
田寻说:“我相信这个题并不是由王先生你构思出来的,也不是贵公司任何一个人编出来的,它在七十年前就有了。三十年代中期,中国著名侦探小说家程小青在他的代表作霍桑探案《青春之火》中就有过类似的描写,所以我猜,这个测试题也应该是贵公司从小说中得到的。”
此言一出,屋里的面试者又乱开了,大家七嘴八舌的抱怨,有个女孩尖声说道:“怪不得你答的这么仔细,原来你早就看过呀!这不算,你这是占了便宜了,不能算数!”大家也都跟着起哄。
田寻笑而不语,只看着工作人员的脸。王智群当然明白田寻的意思,他伸出双手示意大家安静,随后说道:“虽然这个题并不是田先生当场猜出来的,没看过《霍桑探案》的人能答出这题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但这也表现了田先生广泛的阅读水平,毕竟中国人了解福尔摩斯比霍桑要多得多,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许一本你当时认为毫无用处的书,说不定在后来的什么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大家都没动静了,刚才那女孩撇了撇嘴,不再说话了。工作人员笑笑让大家坐好,继续下面的面试。他又变戏法似的从文件柜里拿出一大一小两只白色塑料桶,大桶身上标有“500克”字样,小桶则标着“300克”,他说:“现在我手里有两只塑料桶,一只能装500克的水,而另一只能装300克。可现在我需要400克的水,请问:怎么利用这两只桶在最短的时间内量出400克水来?而且重量要精确,请各位举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