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中共最富争议人物的是是非非:张国焘的这一生 > 第23部分(第2页)

第23部分(第2页)

“他们为什么要开溜呢?”张国焘自问自答:“因为他们害怕敌人,要逃跑。他们说北上抗日只是借口、托辞、幌子,想逃跑才是真正的目的。毛儿盖会议是错误的,北上是行不通的,还是要南下,建立全(全)芦(山)雅(安)根据地,相机向四川发展。”

不明真相的与会者被张国焘煽动起来,高呼口号:

“反对北上,拥护南下!”

“制裁逃跑分子!”

“北上是右倾逃跑,是自取灭亡!”

“跟着张主席,打到成都吃大米!”

会场十分嘈杂、喧嚣。各方面的代表轮流上台发言,都很激动。整个会场上,保持冷静态度的只有朱德、刘伯承。

朱德像座山一样,稳坐在主席台上,平静地听着别人发言,时而翻翻面前的一本书,时而看看激情燃烧得喝水解渴的张国焘。他的身份独特,表情冷静得反常。这一点引起与会者的注意。一些人起哄,要求朱德表态与毛泽东划清界线。朱德根本不予理睬。

“总司令,你可以讲讲嘛,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怎样?是南下,是北上?”张国焘亲自出面,催促他表态。

朱德摘下眼镜,视线从书本上移开,望着台下,缓慢而清晰地说:“中央决定北上抗日是正确的。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我们红军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应当担起抗日救国的责任。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

张国焘语气严厉地说:“总司令,你必须正面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必须承认毛泽东他们北上是逃跑,必须与毛泽东划清界线!”

“我再重复一遍,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是正确的,我决不会反对!”朱德毫无惧色。

有的人气坏了,冲着朱德嚷道:“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走,赖在这里干什么?快走!快走!”

刘伯承实在看不过去,挺身而出:“现在不是开党的会议吗?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朱总司令?”

“刘瞎子,你不用喊,你的罪状也不小!几十万红军,你们总司令、总参谋长都搞到哪里去了?!还想指挥我们,让我们北上去送死,不上你的当!”围攻的人又把攻击的目标转移到刘伯承身上。

刘伯承也不含糊:“我同意北上,从全国形势来看,北上有利,南下是要碰钉子的。薛岳、李抱冰并没有走,往南走就会碰到薛岳和川军,打得好可以蹲一段,打得不好还得转移北上。”

会开了一天。在张国焘的操纵下,*川康省委扩大会议通过决议,指责“中央政治局一部分同志,毛、张、博、周等同志,继续他们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不顾整个中国革命的利益,破坏红军的指挥系统,破坏红军的团结,实现逃跑”,表示拥护南下进攻路线。决议还提出用纪律制裁开展党内斗争,声称对“在斗争中不愿意执行党的进攻路线,经过斗争和教育仍不转变的分子,应当予以纪律制裁,使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这天晚上,张国焘回到总部,又遇到前来要求调动工作的陈伯钧。陈伯钧反对四方面军部分干部对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采取谩骂、轻视的态度,于9月12日给张国焘写了一封长报,谈到目前党内纠纷问题。张国焘不予答复。陈伯钧遂于13日到总部面候张国焘,直到深晚才得以见面。回来后,他把谈话内容写在日记上:

兵入绝境(5)

下午在总部闲话。晚又去总部请求解决我的问题。后王树声等同志向我提出很多问题对我进行斗争,如,此次中政局,一、三军北进问题,五次围剿及突围问题,提拔工农干部问题,目前中央领导的改造问题,当时我均有答复,不过,对重组中央问题,尚须思考,不能随便。最后总政委意见,决暂调我回总部休息,等斗争解决我的态度后,再分配适当工作。

从这段文字记载可以看出,张国焘已经开始为“重组中央”制造舆论,并且在高级干部中混淆视听。9天后,陈伯钧被撤去军参谋长的职务,发配到红军大学当教员。

川康省委扩大会议前后,张国焘还主持召开了“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党团大会”、“干部大会”,参加会议的人数达到数千人。

9月15日,张国焘以总政治部的名义发表《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继续攻击中央的北进政策:

“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的会合,使主力红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大大增加,增加了我们大举消灭敌人的优越条件。可是由于中央政治局中个别右倾分子的逃跑路线,断送了我们大举北进进攻敌人的时机。右倾机会主义故意迟延我们北进中必要的准备工作。目前北方天气渐寒,草地不易过,敌人在我们的北面已集结相当兵力,碉堡已完成一部,北进是显然不利的。”

“因此我们目前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大举向南进攻,消灭川敌残部,在广大地区内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首先赤化全川,这是消灭蒋介石主力、赤化川陕甘的先决条件。右倾机会主义的向北逃跑,完全是夸大敌人力量,在敌人的进攻面前张皇失措,对战胜敌人失掉信心,不相信在西北有创造革命根据地的可能……必须坚决执行党的进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才能顺利完成我们南进的战略方针。”

9月17日,张国焘发布南下的命令,提出“大举南下,打到天全芦山吃大米”的口号。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四军、三十军分别由阿坝和包座南下。

四军和三十军第二次穿越草地南下,沿途所见,均是第一次过草地牺牲战士的尸体、宿营地、丢弃的物资,甚至还能看到少数迷失方向困在沼泽中的战士。李先念对他们说:“你们能走还是跟部队走吧,在草地里没有出路,会饿死冻死的。”

路迢迢,野茫茫,雾沉沉。沼泽张着大嘴又吞噬了右路军四分之一的兵力,红三十军由8个团减到6个团,其他各军减员均在25%以上。。

旧骨新尸,触景伤情,徐向前一路上无语,只对李先念冒了一句话:“我就不明白,红军与红军闹个什么劲!一个北上,一个南下究竟哪个正确,我也搞不清楚!”

10月初,红四方面军移至卓克基,张国焘导演了“黄袍加身”、自任总书记的的一幕。红八十八师政委郑维山问李先念:“张国焘成立个中央,怎么比我们成立支部还简单?”(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围攻、谩骂、威胁和暗算面前,朱德坚决不与毛泽东分家。他不仅要像大山一样顶着狂风浊浪的攻袭,还要行使“母鸡”的职能,保护陷入孤立之中的一方面军干部。他的斗争策略令张国焘无可奈何,称之为“讨厌的航空母舰”。

张国焘为人处世的特点,徐向前看得最为透彻,曾有一段入木三分的描述:“张国焘是个老机会主义者,没有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的方向。办起事来,忽‘左’忽右。前脚迈出一步,后脚说不定就打哆嗦。”

兵入绝境(6)

在另立中央这件事上,张国焘也是开始气壮如牛接着就心里打鼓,一直不敢对外宣布。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第二中央完全是自封的,既未按党章经*选举产生,又没有向共产国际报告,得到批准。那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一切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经共产国际批准、认可方能生效。

共产国际欣赏与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