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8·23炮击金门 > 第70部分(第2页)

第70部分(第2页)

首先,我认真查阅了当年厦门前线的作战文书、电报往来、情报分析、战斗简报、 总结,除个别对金门使用203榴炮情况提到寥寥一两笔外,大多不曾提及,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对待台湾部署“屠牛士”地地导弹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以及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9月26日之后的战斗损失统计,也未见有大幅增加的情况。

第二,就这一问题广泛咨询了战争亲历者。

郭学瀛老人说:203榴炮炮弹口径大,威力当然比155大许多。但你威力再大,也必须以射击精确为前提,打中目标威力才能发挥出来。事实上,隔海远距炮战,双方都不可能做到弹无虚发,就算你瞄得很准,炮弹自身还会造成落点误差。有时我们几十发炮弹只能争取一、 二发命中弹、靠近弹。同样,他的203榴炮怎么可能全部打中我们的工事?

郭子兴老人说:命中目标不等于摧毁目标。我们有些炮工事做的也是相当坚固的,除非他从射口打进来,稍微偏一点,抗155、203问题都不太大。

原31军炮司参谋长于春章老人说: 国民党的203榴炮炮弹很重,是用装填器上膛的,所以射速比较慢,隔好一会儿才能打一发。他炮弹好像也不多,打几下便停止射击了,从来没有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威胁。

王金古老人说: 203榴炮那家伙死沉死沉,移动很困难,基本上是固定阵地。所以,国民党他不敢多打,打太勤了怕我们捕捉到它的精确坐标。

洪建才老人说: 国民党瞎吹牛,9月26日之后我们围头的海岸炮阵地都是好好的, 他一个也没打掉,哪儿来的全部打掉?被打掉的只有二炮,时间是8月26日,我记得清清楚楚。

洪秀丛老人说: 小嶝岛挖出一发没有爆炸的203炮弹,比普通炮弹大许多,立着放,几乎和我一般高。他这种炮当然很厉害,无名高地牺牲的那个炮班,很可能就是它作的孽。

第三, 我特别地注意到了,9月26日之后,解放军厦门前线的炮兵火力从未减弱过,要么不打,打则依然西风落叶怒涛惊岸。

综合上述各点, 我得出一个基本的印象:203毫米榴弹炮的抵达,无疑增强了金门的防务, 但并未改变火力方面大陆强金门弱的总体态势。203榴炮肯定给大陆制造过麻烦,但麻烦也肯定不像台湾所讲的那样邪乎。以至于大陆方面对金门获取了203榴炮这种事情明显地重视不够, 这同台湾方面高得不能再高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在人与武器之关系问题上,毛泽东与蒋介石历来大相径庭。最后,重视人的毛和重视武器的蒋通过几十年的厮杀决斗得到了答案:在武器的质和量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的蒋介石在战场上总是输,直至输掉了偌大一个中国;而靠大刀梭标起家的毛泽东总是以接收蒋介石的武器装备壮大着自己,壮大到58年的夏天让蒋先生一同来欣赏中国战争史上最为壮观的炮击。 鉴往知来,俞大维博士理应明了,203榴炮的运抵,只能为那场精彩纷呈的大戏添加一朵小花絮,而完全不可能影响和改变大戏既定的进程与结局。毛泽东的脚本中原来没有渡海及攻金的章节,如果有,我相信,我们最终会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欣赏到203榴炮粗壮硕大的身姿。

11月8日,俞大维视察金门。

站在一座203榴炮掩体前,他说:这门炮的射口太大,须用厚钢板挡起来。

左右道:金门没有这样的厚钢板。

俞大维说:我回台北,立即就派人送来。

很不幸, 没过几天,钢板尚未送到,这门203榴炮就被来自大陆围头方向的一发炮弹射进射口,毁损大半。炮长身负重伤,双目失明。

俞大维遗憾叹息,悔怨自己未能及时将钢板送达,一疏忽成千古恨。

台北震惊沮丧,高层一片戚戚惨惨凄凄,悲哀如丧考妣。

战争心理学家认为:独立于武器之外的旺盛士气,方能使手中的武器发挥最大功效,创造和把握致胜的机率;过分依赖武器的心理是一种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武器一旦毁损消耗,士气便随之波动,败之征兆也。被美国人誉为“当代中国孙子”的俞大维,对此好像并不透彻地了解和理解。

4

黎明,小雨淅沥,清雾迷蒙,一艘从台湾驶来的“中”字号登陆舰疾驶料罗,推浪抢滩。舱门开启,四百余兵士蜂拥而出,以快捷迅忽之势跃进至安全地段。

第一个增援营抵达金门。

作战参谋呈上将该营分发至某防区担当二线防务之命令草拟稿。胡琏接过,飞笔签署毕,说:“这两日,该营可一边明确隶属、熟悉任务,一边分批组织参观项目,瞻仰革命圣迹……”

参谋面露难色:“司令,现在共军的炮火正打得凶邪哩。”

胡琏言出不改:“不是早就讲过嘛,凡初到金门来的部队都要先行精神教育,即便是战时,这个规定也不可随意弃改!”

参谋诺诺而退。

“革命圣迹”乃胡琏治金的得意之笔。

1949年10月至1954年6月,1957年7月至1958年11月,胡琏两度以“金防部司令官”职统领金门党、政、军务。两任的施政方针为“精兵、简政、厚生、宏教”,着眼于把金门建成反攻大陆的前进基地和跳板。他曾精心筹划以二十万大军攻下四面皆山的漳(州)、泉(州)盆地,巩固年余,再一举出击拿下整个福建,威胁赣、浙,完成二次北伐中原的准备。基于此,他在金门除建设营房、兴建医院、整理港湾、开辟交通、积极训练和装备部队之外,为了充实精神、振奋士气,还安葬了阵亡将士,并且建造了英雄馆式的莒光楼、竖立起无名英雄像,以“毋忘在莒”的训示为中心,“把金门同时也塑造成一座精神堡垒”。

胡琏以物质建筑的方式“宏教”,给金门留下了多处将“传统精神”和“现实意志”合二而一的“革命圣迹”:

其一,“毋忘在莒”勒石

1951年,蒋“总统”莅临金门巡视。胡琏面奏:金门人咸望元首有垂诸久远的手泽,赐训军民,为万世法。“总统”遂挥毫书就“毋忘在莒”四个大字。胡涟征雇能工巧匠,亲自勘察,将放大径丈的四字刻于北太武山顶中央最高处,数里外就可看见,成为最显著的金门胜景。人们每一登临,即觉雄山巍峨,群峰屏峙,一石擎天,壁立千仞。面对南海,碧波浩渺,俯视狂涛,怒潮澎湃。远眺大陆,云山苍茫,近嫩全岛,景物历历。真个气象万千,引发无穷的遐思与惆怅。

越明年,“总统”登山巅石刻处流连,他问胡琏:你懂风水吗?此峰此石,确属佳美!流露出对胡琏此举的欣赏之意。

其二,莒光楼

此楼完工于1953年,为水泥钢骨仿古宫殿式建筑,凡三层,飞檐画栋,朱碧辉煌, 宏伟瑰丽, 至为壮观,已成金门标志。楼名“莒光”,盖取意实践“总统”“毋忘在莒”的昭示,而图光大也。此楼功能实为“英雄馆”,金门历次战役中立功官兵的事迹,都在楼内陈列,供人瞻仰效法。最能表现胡琏独出心裁的是,匾额“莒光楼”三个大字,出自18岁立功士兵赖生明之手。胡琏把题字名楼的殊荣给予一名普通阿兵哥,其意不言自明,当在鼓士兵之气也。

其三,太武山公墓、忠烈祠

为安葬四千五百战死、病亡官兵,胡琏决定在太武山西麓径林谷地中建公墓。此地钟灵毓秀,气聚风藏,面对大陆,遥望漳厦。墓前祭堂亦即忠烈祠,祠内列供石碑,镌刻各员阶级、姓名、队别。移灵完毕日,胡琏举行公祭大典。胡琏手撰碑文云:“当此黄土白骨,芳草夕阳,触景生情,凄凉满目,实不禁怆然堕泪,放声一哭也。余亦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