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想罢了。”
韦膺神色一动,却只是淡淡道:“韦某所为何尝是为了你,不过是想你打个大大的胜仗罢了,你可有把握?”
陆灿但笑不语,道:“淮西一个时辰前军报至此,南阳大营崔珏部已经向寿春进发,而徐州大营这次没有在淮东露面地董山已经到了钟离,长孙冀亲领南阳大营十四万大军围困襄阳,淮西只有石观将军三万人马,雍军之意了然,是要迫我首尾难顾,我已传令钟离,守住三日之后便可退到寿春,若是实在不能安然退去,总是请降也无妨碍,这样一来,就可以将雍军两部都吸引到寿春。”
韦膺皱眉道:“你当真以为寿春可以对抗雍军么,石观之才不过中上,雍军却是兵多将广。”
陆灿肃容道:“守城之要,关键在于军心民心,石将军定能稳守寿春无碍,更何况云儿是我长子,又是镇远公世子,有他在寿春,则军民心安,寿春断不会失守。”
韦膺道:“可是只是倚城固守,终究是难以持久,更何况江夏大营也是水军为主,虽有三千骑兵,也是杯水车薪,你总不会让水军去和大雍的铁骑交战吧,那岂不是舍本逐末,九江大营又在这里和雍军对峙,裴云只需牵制住我军,寿春迟早不保,难道你就不担心爱子的安危么?”
陆灿淡淡道:“身为陆氏之子,他当有舍身为国的打算,更何况此战我已经有所准备,这次雍军主要是针对淮西而来,淮东是陷阱,襄阳和葭萌关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目标,只可惜,雍军既无人统率大局,又没有出动东海水军,此必是雍帝轻视我南楚将士之故,陆某当给雍军一次重击,令雍军铁骑再不敢窥伺淮南。”
韦膺闻言,默然不语,这一刻,他可以清晰地看到陆灿身上爆发的战意杀机,或许选择支持这个男子,当真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既然如此,自己便要为他考虑周到,定不能让他受权臣奸佞所害。
想到此处,韦膺试探地问道:“扬州郡守胡成可是已经在大将军营中?”
陆灿眉梢一扬,道:“不错,此人弃城而逃,舍弃扬州千万军民,着实该杀,渡过江来,此人还妄想回建业去安享荣华富贵,却落入我的手中,我已经决定渡江作战之前,用他的人头祭旗。”
韦膺叹气道:“此人虽然无耻,可是他乃是尚相亲选的郡守,据说用了三十万金买这个郡守的官位,这次回到南楚,又遣家人贿赂尚相二十万金,尚相的文书明日就会到了,令你将他送回建业处置。”
陆灿眉宇间闪过怒色,道:“好一个贪官,怪不得他在扬州公然走私海盐,原来是想挽回损失,尚维钧当真是糊涂了,这么一个人居然去做扬州郡守,怪不得扬州不攻自破,既然明日文书才到。”他沉吟了片刻,朗声道:“来人。”一个亲卫从外面进来肃手听令。陆灿冷冷道:“你回大营,传我军令,立刻将胡成斩首示众。”那军士应诺去了。然后陆灿似笑非笑地望着韦膺道:“韦兄也是想为胡成求情?”
韦膺淡淡一笑道:“不过是想大将军早些动手,免得和尚相冲突罢了。”
陆灿一怔,摇头失笑,望望对面江岸上大营中的火光,道:“韦兄可敢和我去窥营么?”
韦膺笑道:“大将军召我上船,不就是为了去察看敌情么。”
陆灿微微一笑,令军士驾着楼船向对岸驶去。此刻满天繁星,江心月冷,天地间除了寒风呜咽,便只有楼船渡水的声音。
第六部 天长地久 第十四章 问是谁家子
手机电子书·.2009w. 更新时间:2006…8…8 12:44:00 本章字数:13222
雍楚两军对峙于瓜州渡,皆按兵不动,三日,淮西告急,长孙冀麾下崔珏部攻寿春,徐州大营董山部攻钟离,钟离五日乃陷,郡守朱某,都尉陈某被俘不屈,皆殉死。两军合攻寿春,寿春乃淮南重镇,欲得淮南,必得寿春。时,陆灿长子云奉命助石观守寿春,云年十三,武勇过人,淮西军民闻云在,皆曰,大将军必不弃吾等,乃戮力死战,雍军寸步不能进。
——《资治通鉴·;雍纪三
钟离城终于拿下了,可是董山完全没有一丝欢喜,整整五天,仅有三千守军的钟离城让他饱尝了碰壁之苦,三万大军日夜攻城,明明显得那么软弱的钟离,却是始终不曾屈服,外城陷落了,退到内城,内城陷落了,便逐寸逐寸的巷战,这小小的钟离城,几乎吸干了雍军的鲜血。坐在钟离郡守府衙的大堂上,望着被士卒连推带搡押来的钟离郡守,董山深吸了一口气,道:“你抵抗大雍天军,罪在不赦,若肯归降,本将军便暂且饶你性命,若是不降,休怪我用你的人头祭奠我麾下将士的英灵。”
钟离郡守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他大笑道:“朱某乃国主头开恩科的探花,深受国恩,焉能屈膝降敌,要杀就杀,何必多言。”
董山大怒,道:“将他拉到门前处斩,成全他的忠义。”
那些军士推着那郡守去了,到了官衙门前,将那郡守按倒在地便要行刑,这时候,一个头盔散落,狼狈不堪的将领被雍军捆绑着送到此处,见到那郡守将被处斩,那将领嘶声问道:“郡守大人,你为何定要死守不退,又不肯从上命归降?”
那朱姓郡守道:“我受朝廷之命牧守钟离,岂能弃城而逃,且雍军攻势猛烈,若是存了求生之念,钟离早已陷落了,想要退守,谈何容易,何况这么多将士已经先行一步,本郡守如何能够让他们久等。大将军虽然宽宥,但是你我都是南楚臣子,怎能不为国舍命。”说罢,那朱姓郡守引颈受剹。
那将领听了叹息道:“郡守大人一介文士尚且以身殉国,何况是陈某这等武人呢?” 他被俘之后,本来存了投降之心,见到郡守殉死,再也不能贪生,进到堂内,董山虽然出言劝降,他却是一言不发,董山不耐,也下令将他处死,那将领至死再无一言。
在钟离修整一日之后,董山带着徐州军赶到了寿春,距离寿春还有二十里,南阳大营崔珏已经派出使者亲迎,这次攻打寿春,南阳大营才是主力,不过因为南阳大营将士对淮南地理不熟,所以朝廷才决定由裴云派出一部人马支援长孙冀。不过董山和崔珏倒是旧识,两人都曾在齐王麾下效力,数年前才各奔前程的。那个前来迎接的亲卫是崔珏族侄崔放,也是董山旧识。他策马上前,上下打量了崔放片刻,朗声笑道:“好小子,几年不见,你已经这么大了,怎么样,战况如何,你叔父身体如何?”
那年轻亲卫也笑道:“董叔,我叔父身体很好,战况很激烈,寿春守军几乎是不要性命的抵抗,叔父正觉得兵力不足,你们来了可就好了。”
董山心中一震,看来寿春这里也不轻松啊,随即他肃然道:“徐州大营副将董山奉淮南节度使裴将军之命前来听从崔将军调遣。”
那信使见状也正色道:“南阳大营平远将军崔珏,奉长孙将军之命攻寿春,属下崔放,奉将军命迎接董将军。”
两人说罢相视一笑,董山传令让麾下将士先去扎营,自己带了几个亲卫跟着崔放去阵前寻找崔珏去了。
寿春城前,烟火弥漫,三十余岁年纪的崔珏皱着眉望着前方,他本是一个相貌端正的男子,可惜容貌却被面颊上的一道刀疤破坏无遗,董山策马来到阵前的时候,正见崔珏用马鞭指着寿春城上道:“令敢死营登城,从那里上,那里必然有敌军大将,否则守军不会如此顽强。”军令传下,不多时,一营带着肃杀之气的青甲军士向寿春城奔去。董山自然知道这些是犯了军法的军士,或者干脆就是充军的囚犯,若是能够立下大功生还,便可恢复自由之身,所以作战之时都是奋勇争先,最是勇猛不过,雍军各军中都有这样的建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