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众人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时,郑安顺来了!
郑安顺,大唐首富郑家的长少爷,年方二十五岁,生得气宇轩昂一表人材,传闻他精通韵律学富五车,为人彬彬有礼谦虚谨慎,也是长安出了名的风流人物,也不知有多少长安的少女妇人在香闺之中对他念念不忘。
长安郑家,算是将世人对商人的偏见彻底的改变了。
历来,仕人轻慢商人,耻于结交不屑一顾。“仕农工商”四大等级,商人的社会地位连种田的农民与打铁的铁匠也不如,再有钱也是白搭。
可是长安郑家不是这样,他们是商人中的另类一种。
早在武德年初,郑家的家主郑凤炽就与武德皇帝李渊攀上了交情,屡次资助李渊钱粮财物,被李渊称为“大唐义商”。至今,郑家的家中就悬着这样一块李渊亲笔所书的金字招牌。从此,郑家成了大唐的御用商人。凡朝廷专卖的“钱粮盐布铁”等物,大半都由郑家来代理。此外,大唐若有战争,军粮也经常交由郑家来转运收售。
二十多年来,郑家在长安的地位与日俱增,往来结交的也多是王公大臣。郑家虽是守着商人的规矩,子侄之人无一人参加科考入仕也无一人从军入伍,但他们在官场与军界,却是交朋处友极多。郑家的商路遍及大唐天下远及番邦蛮野,郑家的朋友也是遍布四海寰宇。据说,郑家的商队中就专门养着一批人,精通各类胡语,以便与外商打交道。而郑家的少主郑安顺,则是天资聪疑精通数种胡语,南来北往向来孤身一人,无须带人从旁翻译。
秦慕白与郑安顺仅有数面之缘,并未深交。此前与武媚娘初识不久时,武媚娘还故意拿话来激过秦慕白,说是跟着郑安顺也远比跟着他好。为此秦慕白心中还多少生起过一丝妒意。
今日见到了活生生的郑安顺,秦慕白啧啧的暗叹:老子的嫉妒是应该的!这厮长得太帅了,气度还这么优雅……家富多金温文尔雅,博学多才英俊潇洒,这样的男人,简直就是女性杀手嘛!
“在下郑安顺,见过吴王殿下,见过秦将军。”郑安顺面带微笑拱手纳拜,言谈举止之间,令人如沐春风一般。
“啧啧!”李恪笑着摇头,“慕白,本王今日很有一种‘物以类聚’的感觉。”
“此话怎讲?”秦慕白问道。
“你难道没觉得,我们这个三个大男人,一个比一个长得还要俊美吗?”李恪大笑道,“当然了,你稍差一点。”
秦慕白与郑安顺一起大笑,旁边的陈妍忍俊不禁的摇起头来,长叹了一声道:“我还是走吧,我好像有些受不了了!”
。
'今天尽力双更了,八千余字……求点红票做为鼓舞,谢谢大家!'
第213章 设计定谋
众人入了席,酒过三巡寒暄已罢,郑安顺主动问道:“不知殿下与将军唤某前来,有何见教?”
李恪一笑,指着秦慕白:“问他,小王一概不知。”
秦慕白笑了一笑,说道:“郑兄,实不相瞒,我的确是有事相求。”
“蒙将军抬爱称在下一声‘郑兄’,情何以堪?”郑安顺微笑道,“将军但有吩咐,不妨直言相告。但若是郑某力所能及,定当效命。”
“哈哈,算起来你们也该是老朋友了。”李恪旁敲侧击的帮衬秦慕白,笑道,“慕白自创秦仙酒的酿造之法,该是帮你们郑家赚了不少钱吧?”
“那是自然。”郑安顺谦逊的微笑点头,“所以家父时常告诫在下,要时刻记得秦将军是我郑家的挚友与贵客。但凡秦将军有何要求,定要最大程度的满足。”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秦慕白笑了笑,说道,“其实要帮这个忙,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就是要你郑兄,帮我合演一出好戏。”
“何谓演戏?”郑安顺饶有兴味的追问道。
秦慕白神秘的笑道:“在和盘托出之前,我想先问一问郑兄,来到襄州有多久了,可曾公然抛头露面?”
郑安顺狐疑的拧了一下眉头:“在下今日方到襄州。因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先行到了刺史府来递交武东家托带的书信。我此行只是途经襄州欲往江南购进一批丝稠的,郑家在襄州的分行商号,在下暂且下榻于此,尚未抛头露面。”
“好极了。”秦慕白笑得越发神秘,又道,“我再想问一问郑兄,对襄州的粮食行情了解多少?”
“略知一二吧。”郑安顺答得比较谨慎,小心的问道,“将军何以突然提及此事?”
“我要你帮的忙,就是与粮食有关。”秦慕白说道,“如实跟你说了吧!我想让你在襄州公然现身,到时自然会有人来找你。找你不为别的事情,就为了郑家意欲收购五十万石粮草一事。”
“五十万石?”李恪吃了一惊,“你开玩笑吧!朝廷的太仓中一般也不过二三十万石存粮,郑家何以要收购如此多的粮食?”
郑安顺显然也是有些吃惊:“是啊秦兄,这等消息怎么连我都知道,你又从何得知的?五十万石粮食……那可是个天大的数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