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北美大唐 > 第48部分(第2页)

第48部分(第2页)

正因为白南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心将突破口放在了李侍尧的身上。所以进总督府之前,他便用了巨额贿赂,李侍尧一见自然欢欣大悦,等白南进厅拜见时,李侍尧见白南丰神俊朗,颇为爱惜,便自然为白南挡了德保。

白南暂时一分钱也不打算给德保,虽然德保才是跳得最凶的人。可是在广东真正说得算的,是李侍尧。

李侍尧高座上首,面容亲切,问道:“不知白使臣可有字号?”

白南赶紧道:“劳大人过问,在下字鹏徙。”

李侍尧点头,笑道:“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虽说汝与汝民去中华之地千年,但同文同息,这是没错了。”

德保看李侍尧似乎有意偏帮白南,十分不爽,但也没什么办法,只能闭口不言。

“大人说的是,我大唐虽说离开大陆已经千年,但归根究底,唐人与清人,都是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攀关系什么的最好了。

德保忍不住刺道:“入华夏者华夏、入夷狄者夷狄。尔等借个大唐的名号,就算是真的,已经早脱中华正统,我大清才是天朝正统,你们算什么中华?”

白南这次却不欲跟德保争什么口舌之胜,越是觉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顺的,越喜欢争正统,看一看白南那个时代的鬼岛政权就好了,全世界没几个承认的,却喜欢把正统挂在嘴边。白南也不屑在一群鞑子跟前,辩论大唐是正统之类。

李侍尧看白南并未与德保争辩,也安下心来。他随口又问道:“本官听说大唐乃是共和政体,并无君主,此事可是真的?”

“回禀总督大人,确实为真。我大唐行周公共和之制,由国内才德之人成内阁,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元首为总统,五年为一任期,任满后再由众人推选。”白南介绍道。

他这里所说的众人,却不是全体国民了,实际上李侍尧也不曾认为全体国民都有这个权力决定谁是元首。

此时潘振承还加了一句:“西洋诸国中,荷兰人也是类似的制度,该国并无君主,执政乃是推选而出,倒是与唐国颇为近似。”

德保哼道:“无君无父,小人之国。”

李侍尧不能反驳德保,清代君主集权到了最巅峰,虽然召公周公共和在儒家文化史一直是正面的评价,但是却不见容于当代君主,李侍尧自然不能反驳,让德保拿了把柄,回头告自己一状。

白南也没有跟德保搭腔,这货爱说什么说什么吧。

李侍尧原本还想问为什么你们唐人衣冠和发式都变了,但是想想他们这群汉人,也不一样是满清入关之后变了汉家衣冠,所以清人是没有立场去诘问唐人这个问题的。

李侍尧又继续问了白南一些问题,白南对答无碍,李侍尧颇有大开眼界之感,毕竟白南所言不是空洞无物,比如大唐政制,绝不似随口编造出来的东西,其复杂程度令人惊叹,而且还很是启发。如果白南真的要行骗的话,何不直接编造他们大唐也有个皇帝,跟古时三省六部之类的东西差不多,还省了更多麻烦。

大体确定了白南身后真的有个国家,是第一次从外洋来大清的,李侍尧也放下心来。对方只是来贸易的,广州大门敞开自然是让别人来做生意的,粤海关的收入是广东财政的一个大头,每年来航的商船数量其实不大。这单生意做成,对广东官民来说,好处不言而喻。

于是,李侍尧也不多做思考了,在感到满意后对潘振承道:“逊贤,这唐国贸易的事情,便交给十三行了。具体情况,与本官汇报后,本官会拟一份奏章,禀报给圣上。”

德保仍旧不满意:“李大人,这唐国商船仍旧疑点颇多,不如先让圣上定夺,再做打算。”

李侍尧道:“这事不必如此麻烦,仿前例有泰西商船来广,亦是我总督府和粤海关处理。唐国并无朝贡事,不必大费周章,着其贸易完成,尽速离港便是。”

 ;。。。 ; ;

081 碰壁之后

“没有想到,做个生意也是这么困难啊。”常斌砸吧着嘴,满脸不渝。此时白南已经返回到了富邦号上面,潘家的人倒是邀请他住进潘家宅院中,但白南还是婉拒了。

返回到商船上,白南才觉得安心了一些,船队中两位重要副手也与白南商讨起来。

白南笑道:“难道你以为这个时候的贸易,都跟咱们那个时代一样,开起保税区、自贸区,世界各国的商品可以自由流转吗?”

林有德也是叹道:“18世纪虽然世界贸易不断地再进步和提升,但仍是封闭的,别说这清朝,就算是西欧开明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样子。像跟咱们大唐熟悉的那位墨西哥巴卡莱利总督,就颁布了殖民地只能跟宗主国进行贸易,不能与其他国家贸易。所以咱们才组织商人到墨西哥巴亚尔塔港进行走私。英国也是一个样子的,严格的控制北美十三殖民地。再往前数一百年,荷兰人为了独霸世界贸易,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招数,发动了多少战争。”

常斌正色道:“如此一来,我们跟清朝的贸易会进行得比较困难啊,单是这次行贿和让给潘家的利润,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了。虽然咱们占着科技先进、制造业发达的优势,对别国贸易的利润巨大,但是怎么想还是心里觉得憋屈。”

林有德说道:“我看,现在咱们面对的这个局面,也有些类似鸦片战争前期的英国。工业发展迅速,商品急需出口地,而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庞大,却有着种种掣肘,妨碍了英国商品的出口。”

常斌道:“中学历史课本上不是说,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需要英国的商品吗?什么刀叉之类的东西都卖不出去。英国却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和丝绸之类的产品,逆差严重,所以想出了鸦片这个阴损的招数。”

林有德虽然是个商人,却十分好学,看书极杂,特别是接触现代众之后,看了大量的东西,他道:“鸦片输入是英国人追求利益没有问题,不过说英国商品面对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计可施,倒也不尽然。英国纺织业经过工业革命发展之后,商品产量可观。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棉布等纺织品在中国的销量是爆炸式的,然后还有其他一些高档消费品,中国小民买不起,但是数量庞大的富人群体,尤其是官僚、商人都是由消费力的。所以,我觉得因为贸易逆差而想办法用鸦片平衡,多少有些一厢情愿,逻辑不通。鸦片的输入,本身有着中国的需求,还有英国不法商人对于利益的贪婪追求。在英国政府的层面上,他们更希望开辟更多的贸易港口,降低关税,获得更多在华的贸易特权,以扩大英国在华的贸易利益,不仅仅是为了卖鸦片这么简单。所以,英国人一直管鸦片战争叫‘通商战争’,也是这个道理。”

白南赞许地看着林有德,道:“林经理的看法很棒,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暂时来说,我们大唐的工业制造力,对口清朝贸易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我国的工业会不断发展,我们会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需要出口。而清朝现有的海关贸易机制,对我们并不利,有大量不必要成本支出,而且我们还不断地面临着清廷保守的政治风险。其实这么多年,西欧各国与清朝做生意,也是这样,出尔反尔,动辄出台一些奇葩政策,搞得他们苦不堪言。还有种种限制,比如洋人女性不得来,比如不能雇佣华工等等。只不过,这个贸易中利润实在太大,所以即便清廷玩得他们不要不要的了,他们还是涎皮赖脸地来做生意。当然,本身他们也没有太多能够改变这个现状的能力。”

林有德又对白南道:“白中校,其实贸易这方面还好说,即便这一次我们支付了大量的冤枉钱,但是只要四条船的货物都贩卖出去了,再购买我们所需的茶叶、土产之类的商品,返回国内之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